错出不胜指,骇愕嗟奇珍
出处:《由云梯下趋壁立岩遂循桃花涧至总岩》
清 · 董澄镜
浮山若浮云,梗寄沧江滨。
坤舆辟句秘,洞壑清且真。
绝顶窥天池,青光摇奫沦。
石理成芙蕖,閟此万古春。
岌岌绕云梯,竦步趋嶙刚。
循岩百折下,苔滑铺绿茵。
蹈险学猱掷,扪石疑鳞皴。
梵宇何窈窕,风扫无纤尘。
连云既贡巧,壁立尤趁人。
左旋复右转,曲径环风轮。
涧道拟桃源,飞流纡长绅。
相将至总岩,妙绝如有神。
石穴成蜂房,玲珑无比伦。
错出不胜指,骇愕嗟奇珍。
崖窟象无定,造作曲洪钧。
怪此石众夥,万新无一陈。
晨兴至曛黑,攀陟忘艰辛。
山灵应有缘,我欲问前因。
坤舆辟句秘,洞壑清且真。
绝顶窥天池,青光摇奫沦。
石理成芙蕖,閟此万古春。
岌岌绕云梯,竦步趋嶙刚。
循岩百折下,苔滑铺绿茵。
蹈险学猱掷,扪石疑鳞皴。
梵宇何窈窕,风扫无纤尘。
连云既贡巧,壁立尤趁人。
左旋复右转,曲径环风轮。
涧道拟桃源,飞流纡长绅。
相将至总岩,妙绝如有神。
石穴成蜂房,玲珑无比伦。
错出不胜指,骇愕嗟奇珍。
崖窟象无定,造作曲洪钧。
怪此石众夥,万新无一陈。
晨兴至曛黑,攀陟忘艰辛。
山灵应有缘,我欲问前因。
鉴赏
这首清代董澄镜的诗《由云梯下趋壁立岩遂循桃花涧至总岩》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人以浮山为背景,比喻其如浮云般轻盈,坐落在沧江之滨。他深入探索山中秘境,洞壑清幽,仿佛进入了一个真实的仙境。登顶后,天池在青光中闪烁,石理如荷花绽放,岁月静好。
诗人沿着险峻的云梯攀登,步步高升,沿途经过滑溜的苔藓覆盖的绿茵,模仿猿猴跳跃,触摸岩石,感叹其纹理奇特。梵宇(寺庙)深邃而洁净,宛如世外桃源,墙壁陡峭,令人惊叹。路径曲折如风车轮,桃花涧流水潺潺,如同长绅飘逸。
最终到达总岩,石洞如蜂巢般密集,玲珑剔透,令人称奇。无数形态各异的石头让人目不暇接,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诗人从清晨直至黄昏,沉浸在这奇妙的旅程中,对山灵的存在充满好奇,期待探寻其背后的故事。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