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石编茅架短松,幽居自合隐屏峰
出处:《雩峰和答山居即事用韵呈谢》
明 · 区越
伐石编茅架短松,幽居自合隐屏峰。
弹丝弄竹无多事,问水寻山更几重。
径僻尽拚黄叶满,门闲长与白云封。
招游剩有渔樵兴,不到山根不转蓬。
弹丝弄竹无多事,问水寻山更几重。
径僻尽拚黄叶满,门闲长与白云封。
招游剩有渔樵兴,不到山根不转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幽居的生活情景,充满了自然与宁静之美。首句“伐石编茅架短松”展现了一幅简朴而自然的居住环境,通过伐石、编茅、架设短松,构建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天地。接下来,“幽居自合隐屏峰”一句,不仅点明了隐居的地点,也暗示了隐士与世无争、超然物外的心境。
“弹丝弄竹无多事,问水寻山更几重”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隐士日常生活的悠闲与自在。弹丝弄竹,指的是弹奏乐器,这里以丝竹代指音乐,表现了隐士精神世界的丰富与高雅;问水寻山,则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探索,更几重则强调了这种探索的深入与持久。
“径僻尽拚黄叶满,门闲长与白云封”两句,通过描述小径的偏僻与落叶的覆盖,以及门户的闲静与白云的常伴,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这里的“黄叶满”与“白云封”,既是季节变换的自然景象,也是隐士内心世界宁静平和的象征。
最后,“招游剩有渔樵兴,不到山根不转蓬”两句,表达了隐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招游,邀请朋友一同出游;渔樵兴,渔人与樵夫的乐趣;山根,山脚;不转蓬,比喻不随波逐流,保持独立自由的精神状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士在山林间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深深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