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嫌小伎耳,宴坐学欺魄
出处:《少虚用前韵见贻仍答二首 其一》
宋 · 郭印
别君岁月多,万事皆非昔。
天昏惨暮云,愁绪繁堪织。
岂期成东邻,日造芝兰室。
吟哦戒骚奴,挥洒惊墨客。
犹嫌小伎耳,宴坐学欺魄。
人间倏流电,悟此真良策。
堂堂少林老,我岂得其骨。
君来叩两端,一笑非言默。
超然反其真,游子归故宅。
玄机傥未领,对面千山隔。
象罔亦何心,珠还赤水北。
圣贤勿云远,謦咳常在侧。
天昏惨暮云,愁绪繁堪织。
岂期成东邻,日造芝兰室。
吟哦戒骚奴,挥洒惊墨客。
犹嫌小伎耳,宴坐学欺魄。
人间倏流电,悟此真良策。
堂堂少林老,我岂得其骨。
君来叩两端,一笑非言默。
超然反其真,游子归故宅。
玄机傥未领,对面千山隔。
象罔亦何心,珠还赤水北。
圣贤勿云远,謦咳常在侧。
注释
别君:与你告别。岁月多:时间长久。
天昏:天空昏暗。
惨暮云:乌云密布。
岂期:没想到。
芝兰室:书香满室。
吟哦:吟诵诗歌。
骚奴:忧郁之人。
宴坐:静坐。
欺魄:超越自我。
人间倏流电: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
堂堂:威严。
少林老:少林长老。
叩两端:询问两难之事。
一笑:微笑。
超然:超脱。
故宅:故乡。
玄机:深意。
对面千山隔:千山阻隔。
象罔:虚构神兽。
赤水北:赤水之北。
圣贤:圣人贤者。
謦咳:教诲声。
翻译
离别你的时间太久,世间万物已非往昔。天空昏暗乌云密布,愁绪繁多如丝线编织。
没想到会成为你的邻居,每日置身于书香满室。
吟诵诗歌告诫自己不要像忧郁之人,挥毫泼墨令文人惊叹。
但仍觉这些不够,静坐中学习超越自我。
人生如白驹过隙,领悟到这才是真正的良策。
威严的少林长老,我怎能企及你的风骨。
你来询问两难之事,微笑不语却意味深长。
超脱世俗回归本真,游子终归故乡。
若未能领会这深意,仿佛千山阻隔在眼前。
即使象罔(古人虚构的神兽)也无心,明珠仍回归赤水之北。
圣贤虽看似遥远,他们的教诲始终在耳边响起。
鉴赏
这首宋诗是郭印所作,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对时光变迁和人生感慨的深沉思考。首句"别君岁月多,万事皆非昔",直接点出离别已久,世事已非往日,流露出淡淡的哀伤。"天昏惨暮云,愁绪繁堪织"通过描绘阴暗的天空和密集的愁绪,渲染了离别的沉重氛围。
诗人感叹自己未能像邻居那样有所建树,"岂期成东邻,日造芝兰室",表达了对自己未能达成期望的自嘲。接下来,他以吟诗作画来自我激励,"吟哦戒骚奴,挥洒惊墨客",表明他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然而,诗人意识到人生短暂,"人间倏流电,悟此真良策",认为应珍惜当下,把握真谛。他以少林寺的老僧自比,虽无法达到那种超脱境界,但仍能从朋友的交流中得到启示,"堂堂少林老,我岂得其骨"。
最后,诗人鼓励友人深入理解"超然反其真,游子归故宅"的哲理,如果不能领会,仿佛千里之外,"象罔亦何心,珠还赤水北",暗示友情虽远,但心意相通。结尾处,诗人强调圣贤之道并不遥远,他们的教诲始终在侧,"圣贤勿云远,謦咳常在侧",表达了对知识和智慧的敬仰。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丰富,体现了郭印对友情、人生和艺术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