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迎可待休形叹,祇恐穷冬无好晴
出处:《孝扬成父约见过屡展期云须晴也》
宋 · 赵蕃
雨到丛篁忽暗鸣,谯门应已载传更。
伯淮被冷睡难著,孺子榻空尘欲生。
几戒樵青成痛扫,屡闻黄耳递虚声。
逢迎可待休形叹,祇恐穷冬无好晴。
伯淮被冷睡难著,孺子榻空尘欲生。
几戒樵青成痛扫,屡闻黄耳递虚声。
逢迎可待休形叹,祇恐穷冬无好晴。
翻译
雨点落在竹丛中发出响声,谯楼应该已经报过更次。淮河地区寒冷,伯淮难以入睡,他的床榻空荡,积尘似乎要生长出来。
几次想要清扫柴草,却因哀痛而无法彻底,只听见黄耳犬的叫声空洞回荡。
不必再感叹生活的艰辛,只担心寒冬时节没有好天气。
注释
丛篁:密集的竹林。谯门:古代城楼上的望楼,用于观测和报时。
伯淮:可能是诗中的人物,名字带有敬意。
孺子:指年幼的孩子。
樵青:砍柴的人,这里代指日常生活琐事。
黄耳:古代传说中的犬名,常用来象征送信。
逢迎:迎接或迎合。
祇恐:只怕,担心。
穷冬:严冬。
鉴赏
这首宋诗《孝扬成父约见过屡展期云须晴也》是赵蕃所作,描绘了雨后夜晚的情景。首句“雨到丛篁忽暗鸣”,以雨打竹林的声音渲染出静谧而略带凄清的氛围。次句“谯门应已载传更”,暗示夜深人静,城门更夫正在报时,时光流转。
诗人接着写到“伯淮被冷睡难著”,伯淮可能是指家中长辈,因天气寒冷难以入睡,而“孺子榻空尘欲生”则暗示孩子不在家,榻上积尘,显出屋内的寂寥。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表达了对家庭团聚的期待。
“几戒樵青成痛扫”一句,樵青可能指仆人,诗人说多次提醒他们清扫,但似乎并未如愿,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急。接下来,“屡闻黄耳递虚声”中的“黄耳”是犬名,古代常用来传递书信,此处借以表达期待亲友来信的心情,但信件却迟迟未至。
最后两句“逢迎可待休形叹,祇恐穷冬无好晴”,诗人期盼着与父亲的见面,希望天气转晴以便出行,但他担心冬季漫长,好天气难求,流露出对相聚时机的忧虑和对晴朗天气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家庭亲情的珍视以及对相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