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依城郭亦山林,塔影河流足好吟
出处:《寄耻若禅人》
明 · 释函可
虽依城郭亦山林,塔影河流足好吟。
况有异方新弟子,何劳重话祖师心。
况有异方新弟子,何劳重话祖师心。
鉴赏
这首诗《寄耻若禅人》由明代诗人释函可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哲思,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佛法真谛的探索。
首句“虽依城郭亦山林”,开篇即以对比手法,描绘出一种既身处繁华都市,又仿佛置身于宁静山林之中的独特情境。城郭象征着世俗的喧嚣与尘世的束缚,而山林则代表了自然的宁静与心灵的自由。这一句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也暗含了其对超脱世俗、回归本真的渴望。
次句“塔影河流足好吟”,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塔影与河流,既是自然景观的具象化,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塔影代表着佛法的永恒与庄严,河流则寓意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流动。诗人在这里通过“足好吟”表达了对这些景象的深深喜爱和思考,暗示了他在自然与佛法中寻求精神寄托的过程。
后两句“况有异方新弟子,何劳重话祖师心”,则转向了对佛法传承与悟道的探讨。诗人提到“异方新弟子”,意味着他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地域、有着不同背景的新一代修行者。这不仅是对佛法传播的肯定,也是对新生力量的期待。同时,“何劳重话祖师心”则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精髓的理解与传承,他认为不必过多赘述前人的教诲,因为真正的智慧与真理在于个人的体悟与实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佛法哲理的探讨,展现了释函可对隐逸生活与精神追求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佛法传承与个人悟道的独到见解。它不仅是一首对自然美景的赞歌,更是一次心灵之旅的诗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