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信簪裳妨小隐,蚤时雷雨起深蟠
出处:《次韵文潜尉福昌时壁间清暑亭诗》
宋 · 晁补之
梅福当年守此官,荆山谁见韫琅玕。
人如修竹三冬好,诗与清溪九夏寒。
未信簪裳妨小隐,蚤时雷雨起深蟠。
春风揽辔河阳县,痛饮狂歌忆旧年。
人如修竹三冬好,诗与清溪九夏寒。
未信簪裳妨小隐,蚤时雷雨起深蟠。
春风揽辔河阳县,痛饮狂歌忆旧年。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梅福:古代官员名。荆山:古代山名,这里可能象征着隐居之地。
韫琅玕:藏着美玉,比喻人才或宝物未被发现。
修竹:比喻人的品性高洁。
九夏寒:形容诗才出众,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给人以清凉之感。
簪裳:古代官员的服饰,代指官职。
妨:妨碍。
小隐:小型的隐居生活。
雷雨:象征变故或挑战。
深蟠:深深隐藏。
春风:春天的风,象征生机和希望。
河阳:古地名,这里可能指诗人回忆中的某个地方。
忆旧年:怀念过去的日子。
翻译
梅福当年在此任职,荆山中谁人藏着美玉。人品如寒冬中的修竹高洁,诗才却如夏日清溪般清寒。
并未相信官位妨碍了小小的隐居生活,早年间风雨欲来时他深藏不露。
春风中他驾车经过河阳,畅饮高歌,怀念往昔岁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次韵文潜尉福昌时壁间清暑亭诗》。诗中,诗人以梅福自比,表达了对福昌县令职位的坚守,暗示自己像荆山中的美玉一样,虽处低位但才德出众。他将人比喻为寒冬时节的修竹,坚韧而清高,诗如清溪般清凉,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能给人以慰藉。
诗人进一步阐述,他认为身着官服并不妨碍个人的隐逸情怀,只是早年的雷雨(喻指仕途挫折)使他的才华得以深藏不露。最后,诗人想象春风满溢的河阳(地名)景象,回忆过去的日子,表达出对往昔自由狂放生活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梅福的典故和个人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独特见解和个人才情的流露,以及对过去的追忆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