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自悠悠者,守默徂中野
出处:《寄怀龙皋叶大夫》
明 · 霍与瑕
忆昔学制锦,三岁慈溪水。
萋斐起飘风,知子独君子。
予自悠悠者,守默徂中野。
矫矫徵贤篇,强聒故不舍。
自余再来东,音书得屡通。
然而咫尺间,乃不睹仪容。
岂谓姚江深,岂谓四明远。
莫往亦莫来,悠思空缱绻。
萋斐起飘风,知子独君子。
予自悠悠者,守默徂中野。
矫矫徵贤篇,强聒故不舍。
自余再来东,音书得屡通。
然而咫尺间,乃不睹仪容。
岂谓姚江深,岂谓四明远。
莫往亦莫来,悠思空缱绻。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霍与瑕所作的《寄怀龙皋叶大夫(其三)》。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叶大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句“忆昔学制锦,三岁慈溪水。”以“学制锦”比喻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过程,以“三岁慈溪水”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累积,暗示了诗人与叶大夫之间深厚的情谊和长久的友谊。
接着,“萋斐起飘风,知子独君子。”运用自然景象的描绘,以“萋斐”(一种织物上的花纹)和“飘风”(轻柔的风)来比喻诗人对叶大夫的赞美,认为他如同君子一般高洁、优雅。
“予自悠悠者,守默徂中野。”诗人自述自己在广阔的天地间,保持着内心的宁静与沉默,暗示了他对生活的淡泊和对自然的亲近。
“矫矫徵贤篇,强聒故不舍。”这里提到“徵贤篇”,可能是指邀请或推荐贤才的文章,诗人强调自己虽有此心,却因某种原因无法实现,表达了遗憾之情。
“自余再来东,音书得屡通。”诗人回忆自己再次回到东方后,与叶大夫的通信往来频繁,但并未直接见面。
“然而咫尺间,乃不睹仪容。”尽管通信频繁,但诗人感叹于距离的限制,未能亲眼见到叶大夫的容貌,流露出深深的遗憾和思念。
“岂谓姚江深,岂谓四明远。”诗人质疑为何距离如此之近,却难以相见,表达了对地理阻隔的无奈。
“莫往亦莫来,悠思空缱绻。”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叶大夫的思念之情,即使不能相见,这份情感依然深沉而缠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自然景象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