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寂寂思庵秋日晚,荒苔落叶不胜愁全文

寂寂思庵秋日晚,荒苔落叶不胜愁

出处:《秋日感怀八首
明 · 孙承恩
蟠龙塘上旧菟裘,万古伤心土一丘。
未有涓埃酬鞠育,空馀涕泪洒松楸。
岁时独为烝尝谨,禾黍行将次第收。
寂寂思庵秋日晚,荒苔落叶不胜愁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的《秋日感怀八首》中的第七首,以深沉的情感描绘了对故人和往昔岁月的怀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哀思。

首句“蟠龙塘上旧菟裘”,以“蟠龙塘”这一特定地点作为背景,暗示了诗人曾经生活或游历于此,而“旧菟裘”则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怀念。接着,“万古伤心土一丘”一句,通过对比宏大的时间概念(万古)与具体的地理空间(一丘),强调了个人生命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脆弱,以及面对死亡时的无力感。

“未有涓埃酬鞠育,空馀涕泪洒松楸”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自认未能为养育自己的土地做出任何贡献,只能以泪水寄托哀思,祭奠逝去的亲人或朋友。这里,“松楸”常用来指墓地,象征着对逝者的悼念。

“岁时独为烝尝谨,禾黍行将次第收”则转而关注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与农事活动,通过“岁时”、“烝尝”(古代祭祀祖先的仪式)和“禾黍”的丰收,表达了对生命循环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逝者在另一个世界里得到安宁的祝愿。

最后,“寂寂思庵秋日晚,荒苔落叶不胜愁”以“思庵”(可能是指诗人内心深处的思考之地)和“秋晚”为背景,渲染了一种孤寂与哀愁的氛围。随着秋日的渐晚,荒芜的苔藓和飘落的树叶,不仅映衬出自然界的凋零,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悲凉与无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对生命的感慨以及对逝者的哀思,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