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目皆乡思,何时见狭斜
绝壁无走兽,穷岸有盘楂。
纠纷上巃嵷,穿豁下岩岈。
鱼游若拥剑,猿挂似悬瓜。
阴岸生驳藓,伏水拂澄沙。
客子行行倦,年光处处华。
石蒲生促节,岩树落高花。
暮潮还入浦,夕鸟飞向家。
寓目皆乡思,何时见狭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连圻(一说为长江中的一处险滩)附近的所见所感。开篇“连圻连不极,极望在云霞”即设定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山川相连,目光所及之处皆是云霞缭绕,给人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
接下来的“绝壁无走兽,穷岸有盘楂”则描写了一种荒凉与苍凉的景象,无一走兽于绝壁之间,只有盘曲的树木生长在贫瘠的岸边,这些意象传递出一种孤寂和艰难。
“纠纷上巃嵷,穿豁下岩岈”中的“纠纷”形容山势之蜿蜒曲折,“巃嵷”则指高峻的山峰,而“穿豁”则是溪流穿过岩石的样子,整体上这两句强调了连圻地区山川的险峻和复杂。
“鱼游若拥剑,猿挂似悬瓜”中,“鱼游”指的是水中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而“猿挂”则是猿猴在树间跳跃,其形态宛如悬挂的瓜果,这两句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然界生命之活力与和谐。
“阴岸生驳藓,伏水拂澄沙”描绘的是岸边阴暗处长满了苔藓,而水中则清澈见底,甚至可以触摸到水中的细沙,这些形象增添了一种静谧与细腻。
“客子行行倦,年光处处华”表达了旅人对于旅途的疲惫,以及对时光流逝、四处繁华景象的感慨。
“石蒲生促节,岩树落高花”则是对连圻地区特有植物如石蒲(一种生于山石缝隙的草本植物)和岩树(生长在岩壁上的树木)的描写,它们即便是在不易生存的地方也能开出花朵,表现了生命力之顽强。
“暮潮还入浦,夕鸟飞向家”则是日落时分,水流回归港湾,而鸟儿亦纷纷飞向它们的栖息之地,这些景象带给人一种归属感和安宁感。
最后,“寓目皆乡思,何时见狭斜”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无限思念,以及对那遥远而难以到达的地方——“狭斜”(意指故乡)的渴望。这也揭示了这首诗背后深刻的情感:旅途中的孤独与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连圻地区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命活力和季节变化的捕捉,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切感悟和个人情感的复杂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