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不乾怨长在,朝廷凌迟家破碎
出处:《和桑通判吊文文山六歌失火》
明 · 沈周
两宫万里塞云黄,三闽四广天子忙。
孤忠老臣老不死,膏血几时湔国耻。
天高欲诉衍六歌,手把怨笔濡天河。
天河不乾怨长在,朝廷凌迟家破碎。
老臣已死稿苴存,金玉辉生旧墨痕。
郁攸小儿那解事,纸影虽空有文字。
传人流世自千年,击剑重歌双泪前。
孤忠老臣老不死,膏血几时湔国耻。
天高欲诉衍六歌,手把怨笔濡天河。
天河不乾怨长在,朝廷凌迟家破碎。
老臣已死稿苴存,金玉辉生旧墨痕。
郁攸小儿那解事,纸影虽空有文字。
传人流世自千年,击剑重歌双泪前。
鉴赏
这首明代沈周的诗《和桑通判吊文文山六歌失火》以沉痛的情感描绘了历史的悲剧。首句“两宫万里塞云黄”暗指南宋朝廷流亡在外,边塞战云密布,象征国家的动荡与危机。次句“三闽四广天子忙”则反映了君主在艰难时局中的忙碌与无奈。
“孤忠老臣老不死”表达了对忠臣文天祥的敬仰,他至死不渝的忠诚令人动容。“膏血几时湔国耻”直抒胸臆,痛惜未能尽早洗雪国耻。接下来,“天高欲诉衍六歌,手把怨笔濡天河”运用夸张手法,表达文山内心的悲愤与无尽的哀思。
“天河不乾怨长在,朝廷凌迟家破碎”揭示了朝廷的衰败和家庭的不幸,以及文山遗志未酬的深深遗憾。“老臣已死稿苴存,金玉辉生旧墨痕”描绘了文山遗作的珍贵,尽管人逝,但精神犹在。“郁攸小儿那解事,纸影虽空有文字”感叹后人难以理解先贤的深沉情感。
最后两句“传人流世自千年,击剑重歌双泪前”总结全文,文山的精神将流传千载,而诗人自己也为文山的遭遇感怀落泪,寄托了对忠臣的深深哀悼和敬仰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沈周对中国古代忠臣的崇高敬意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