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哦诗千首,暮对酒一壶
出处:《晏如堂诗》
宋 · 谢薖
西都执戟郎,田少家无储。
虽云贫贱不戚戚,著书防患何多虞。
柴桑避俗翁,寝迹安吾庐。
如何尚作贫士咏,更赋楚调长嗟吁。
乃知两贤蒿目忧世患,不如先生无目自晏如。
朝哦诗千首,暮对酒一壶。
木兰能歌作行雨,但闻庞婆时诵园田居。
闲携筇竹自索涂,醉或起舞嗔人扶。
幅巾深衣端可画,每叹伯时何在无人图。
往日山阳徐仲车,不闻世事唯耽书。
使君早兴合堂坐,誇今弹古定自娱。
徐能开口论事以难客,君当书空作字以晓徐。
吾知二人可同传,不知紬书太史今谁欤。
虽云贫贱不戚戚,著书防患何多虞。
柴桑避俗翁,寝迹安吾庐。
如何尚作贫士咏,更赋楚调长嗟吁。
乃知两贤蒿目忧世患,不如先生无目自晏如。
朝哦诗千首,暮对酒一壶。
木兰能歌作行雨,但闻庞婆时诵园田居。
闲携筇竹自索涂,醉或起舞嗔人扶。
幅巾深衣端可画,每叹伯时何在无人图。
往日山阳徐仲车,不闻世事唯耽书。
使君早兴合堂坐,誇今弹古定自娱。
徐能开口论事以难客,君当书空作字以晓徐。
吾知二人可同传,不知紬书太史今谁欤。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诗中提到的“西都执戟郎”和“柴桑避俗翁”,分别代表了积极入世与避世隐逸两种生活方式。
“西都执戟郎”虽然贫穷,却因著书立说而忧虑重重,体现了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忧虑。“柴桑避俗翁”则选择远离尘嚣,安于简陋的住所,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尽管他仍然吟咏贫困之诗,发出叹息,但他显然更加满足于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两种生活方式的思考。他认为,与关注社会、忧虑世事的“西都执戟郎”相比,“柴桑避俗翁”的生活更为“晏如”,即平静、满足。诗人最后提到的“朝哦诗千首,暮对酒一壶”、“闲携筇竹自索涂,醉或起舞嗔人扶”等描述,生动地展现了“柴桑避俗翁”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
此外,诗中还提到了“木兰能歌作行雨”、“庞婆时诵园田居”等细节,进一步描绘了这种生活的诗意与和谐。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古代画家伯时的怀念,希望有人能将这种生活场景画下来,以供后人欣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两种不同生活态度的对比,探讨了个人选择与内心平和的关系,以及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