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公昔加黄钺,堂堂国势尊全文

公昔加黄钺,堂堂国势尊

宋 · 刘克庄
公昔加黄钺,堂堂国势尊
边人开北户,索虏祭南门。
军册甲寅报,炊烟戊己屯。
吴儿勿轻议,公论在襄樊。

注释

黄钺:古代象征君权或军事指挥权的斧钺,这里指代尊贵的职位。
堂堂:形容国家或军队威严盛大。
索虏:对敌人的蔑称,这里指北方的侵略者。
公论:公众的评价或舆论。

翻译

您昔日手持黄色符节,国家威势显赫。
边境的人打开北方门户,敌虏在南方祭坛献祭。
军事文书甲寅年送达,戍卒炊烟在戊己地集结。
吴地之人切勿轻易议论,公正的评价在于襄阳一带。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刘克庄所作,名为《故襄师陈端明挽诗(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军事行动的描述和赞美,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边防力量的自信以及对逝者陈端明的缅怀。

“公昔加黄钺,堂堂国势尊。”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历史上的英勇形象,以及他对国家威望所做出的贡献。黄钺可能是指用于装饰或标志官职的物品,而“堂堂”则传达了威严和崇高之意。

“边人开北户,索虏祭南门。” 这两句展示了军队在边疆地区的英勇战斗,边境居民敞开家门迎接凯旋的士兵,并且进行庆祝。"索虏"意味着征讨入侵者,而"祭南门"则可能指的是胜利后对战功的纪念或祭祀。

“军册甲寅报,炊烟戊己屯。” 这两句强调了军队严密的组织和训练。"甲寅"是古代用来计时的天干地支,而"戊己"也是同样的计时体系,这里可能指的是军事行动的纪律性和准确性。

“吴儿勿轻议,公论在襄樊。” 这两句表达了对年轻一代(吴儿)的告诫,不要轻率发言,同时提醒他们学习过去伟人如陈端明在襄樊地区的英勇事迹。"公论"可能是指对于陈端明功绩的公开讨论和评价。

整首诗通过对军事行动、国家力量以及历史人物的赞美,展示了作者对于英雄主义和忠诚精神的推崇,以及对逝者陈端明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语言,展现了宋代文学的风格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