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以狐裘易,顾我应难和
出处:《送犊鼻裈与任敦夫》
宋 · 李新
任翁何为穷,一性共癖左。
不妄取芥粒,甘似西山饿。
短褐结郭丝,犊鼻讵穿破。
当时北阮贫,矫枉几太过。
肯揭长竿头,恐亦是奇货。
岂惟宜跻升,抑自利顿挫。
济河不撷褰,秃尾正便坐。
迟行少前跋,趋急或后簸。
刀尺初与形,虮虱已相贺。
平生马鞍间,髀肉已稍磨。
此既身之章,十年共起卧。
必以狐裘易,顾我应难和。
子赋从军乐,城垆始烦瘅。
服之远行迈,百步无一蹉。
尔来玉泉老,以此劝勤怠。
犹忆当时庾岭前,传衣正是普通年。
问道未馀衣下事,寥寥千载不相传。
不妄取芥粒,甘似西山饿。
短褐结郭丝,犊鼻讵穿破。
当时北阮贫,矫枉几太过。
肯揭长竿头,恐亦是奇货。
岂惟宜跻升,抑自利顿挫。
济河不撷褰,秃尾正便坐。
迟行少前跋,趋急或后簸。
刀尺初与形,虮虱已相贺。
平生马鞍间,髀肉已稍磨。
此既身之章,十年共起卧。
必以狐裘易,顾我应难和。
子赋从军乐,城垆始烦瘅。
服之远行迈,百步无一蹉。
尔来玉泉老,以此劝勤怠。
犹忆当时庾岭前,传衣正是普通年。
问道未馀衣下事,寥寥千载不相传。
注释
任翁:对某人的称呼。癖左:古怪偏执。
西山饿:形容极度贫困。
犊鼻:古代的一种简陋裤子。
矫枉:纠正偏差。
长竿头:比喻高位。
抑自利顿挫:反而利于自我磨炼。
济河:过河。
刀尺:新衣。
髀肉:大腿上的肉。
狐裘:珍贵的皮衣。
城垆:市井中的酒肆。
百步无一蹉:步步稳健。
玉泉老:指年老的人。
庾岭:地名,这里指过去的经历。
衣下事:指穿衣的学问或习俗。
翻译
为何任翁如此贫穷,只因他性情古怪偏执。他从不贪小便宜,即使像西山饿汉一样清苦也甘心。
他的粗布衣裳缝着细线,破旧的犊鼻裈并未磨损。
他曾贫困如北阮,矫枉过正也是那时的无奈。
他不愿炫耀,恐怕连长竿头也不愿高攀。
这不仅是向上晋升的手段,更是自我磨砺的过程。
过河时不撩起衣摆,光秃尾巴正好坐地。
他行动迟缓,步履稳健,急时或许会后退。
刚穿上新衣,就连虱子都为之欢庆。
马鞍磨砺了他的大腿,生活艰辛使肌肉消瘦。
这是他人生的篇章,十年间同甘共苦。
他宁愿用狐皮换衣,但这样的交换对我而言太难。
你曾赞美从军的乐趣,如今在城垆劳作疲惫不堪。
穿上这衣服远行,每一步都坚定无误。
如今的老者玉泉,以此鼓励勤奋与懈怠。
还记得当年庾岭前,传衣之事发生在普通年间。
那些关于衣下的学问,千年之后已鲜为人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新的作品,名为《送犊鼻裈与任敦夫》。从整体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生活困顿的关心和同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自己内心的不平和自我安慰的情感。
"任翁何为穷,一性共癖左。" 这两句开篇即点明了任敦夫的贫穷状况,并且表达了对其性格特征的了解和认同。"癖左"指的是任敦夫坚持自己的个性,不随波逐流。
接下来的几句"不妄取芥粒,甘似西山饿。短褐结郭丝,犊鼻讵穿破。" 描述了任敦夫生活的清贫,他不贪图非分之物,即使生活艰难,也乐于接受,外衣破旧,甚至连补缀都来不及。
"当时北阮贫,矫枉几太过。肯揭长竿头,恐亦是奇货。岂惟宜跻升,抑自利顿挫。" 这里诗人提到任敦夫过去的困难生活,并表达了对其坚韧不拔的品质的赞赏,以及对于那些过于夸张的行为持有保留态度。
"济河不撷褰,秃尾正便坐。迟行少前跋,趋急或后簸。刀尺初与形,虮虱已相贺。平生马鞍间,髀肉已稍磨。" 这几句描绘了任敦夫的生活艰辛,他不顾自身困顿,还在关心他人;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自嘲和对现实的无奈。
接着的"此既身之章,十年共起卧。必以狐裘易,顾我应难和。子赋从军乐,城垆始烦瘅。服之远行迈,百步无一蹉。尔来玉泉老,以此劝勤怠。" 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希望他能够摆脱困境,同时也提醒自己不要懒惰,要努力前进。
最后两句"犹忆当时庾岭前,传衣正是普通年。问道未馀衣下事,寥寥千载不相传。" 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以及对于那些已经成为历史的事物无限感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深厚的人情关怀与个人的坚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