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沼分剩馥,风轩共晴快
甚陋吾安之,所隶乃都会。
文书如骂奴,吞噫不敢对。
两眉或小伸,独有公等在。
交臂露肝胆,不复事容态。
月沼分剩馥,风轩共晴快。
家餐听相挽,盘箸及笋菜。
但苦王事迫,数离每增慨。
岂非造物意,物莫能两大。
况自掺裾别,至今胸愦愦。
归来未黔突,日月倏逾迈。
书往得奇报,已恐责留债。
丈夫志远者,遑恤吠所怪。
醉眼天不入,一饱真细碎。
插貂与扶耒,此理本相代。
持以敦薄夫,是事付我辈。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吏:官吏。艾:艾草,一种草药。
甚陋:非常简陋。
都会:大城市。
文书:公文、文件。
吞噫:忍气吞声。
公等:你们(指朋友)。
交臂:坦诚相对。
晴快:晴朗愉快。
黔突:烟囱熏黑。
责留债:责备和遗留的债务。
吠所怪:奇怪的吠声,比喻流言蜚语。
醉眼:酒醉后的眼神。
插貂:富贵象征,如貂皮。
扶耒:农耕工具,象征劳作。
敦薄:敦厚与浅薄。
付我辈:交付给我们这些人。
翻译
做官没有好心情,宁愿吃三年艾草。这很简陋但我安然接受,因为我的职务在大都市。
文书如同对待奴隶般苛刻,我只能默默忍受,不敢反驳。
偶尔眉头微展,因为只有你们还在。
坦诚相见,不再注重外表和伪装。
月光下的池塘散发着香气,清风中我们共享晴朗的心情。
在家吃饭时,听到互相挽留的声音,菜肴中有笋和蔬菜。
只是公务繁重,频繁离开让我感慨万分。
难道这不是造物主的安排,万物不能两全其美。
自从分别以来,心中一直郁结。
回家后炉灶还未熏黑,时光却飞逝如箭。
书信往来得到出乎意料的答复,我担心会有责备和债务。
胸怀壮志的男人,何必理会那些奇怪的吠声。
喝醉了看不清天空,一顿饱餐对我来说已是琐碎。
富贵与劳作,道理本应交替存在。
用这个道理去敦促浅薄之人,这样的责任就交给像我这样的人吧。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官吏对待手下文书的态度,表面上看似严厉,但内心却是关怀和理解。诗中通过“作吏无好怀,宁食三年艾”表达了官吏在职责上的严肃与坚守,同时也透露出其不愿过于苛责手下的文书之意。"甚陋吾安之,所隶乃都会"则说明诗人在繁忙的都市工作环境中保持着一份平和的心态。
在“文书如骂奴,吞噫不敢对”一句中,可以感受到文书对于官吏的敬畏与害怕,而官吏却并不以此为快。"两眉或小伸,独有公等在"则是说诗人虽然面带微笑,但内心深处只有公正无私这一标准。
接下来的“交臂露肝胆,不复事容态”表达了官吏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无暇顾及个人形象与风度。"月沼分剩馥,风轩共晴快"则是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景象。
诗中“家餐听相挽,盘箸及笋菜”一句反映出官吏生活中的简约与节俭。而“但苦王事迫,数离每增慨”则表达了对繁重职责的无奈和内心深处的不舍。
"岂非造物意,物莫能两大"一句似乎在探讨天命或自然规律与人世间的矛盾,而“况自掺裾别,至今胸愦愦”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某些选择或分离的内心困扰。
随后的“归来未黔突,日月倏逾迈”描绘了一种时光飞逝、人生匆匆的感慨。而"书往得奇报,已恐责留债"则是对过去某些事情或承诺的回顾与担忧。
"丈夫志远者,遑恤吠所怪"表达了诗人对于有远大抱负者的理解与同情。"醉眼天不入,一饱真细碎"一句则是对现实与理想间差距的感慨。
最后,“插貂与扶耒,此理本相代”表明了一种顺应自然、循序渐进的生活哲学。而“持以敦薄夫,是事付我辈”则是一种将责任传承给后人的态度,强调了对未来世代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