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花松下静,坛草雪中春
出处:《寻纪道士偶会诸叟》
唐 · 李益
山阴寻道士,映竹羽衣新。
侍坐双童子,陪游五老人。
水花松下静,坛草雪中春。
见说桃源洞,如今犹避秦。
侍坐双童子,陪游五老人。
水花松下静,坛草雪中春。
见说桃源洞,如今犹避秦。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山阴:指山的北面,这里可能是指道教活动的地方。道士:指修道之人,可能是指隐居修行的高人。
映竹:竹林中的影子,形容道士的环境清幽。
羽衣:道士常穿的轻便长袍,象征仙风道骨。
侍坐:服侍坐下,表示对道士的尊敬。
双童子:两个小孩,可能是道士的弟子或随从。
五老人:可能象征着道教的五方神或者长寿的象征。
水花:形容流水的动态美。
松下静:松树下的宁静氛围。
坛草:道观中的草,可能象征着清修之地。
雪中春:即使在冬天,也充满生机。
桃源洞:虚构的世外桃源,象征理想中的和平之地。
避秦:逃避秦朝的战乱,暗指隐居避世。
翻译
在山阴处寻找道士,他的羽衣映照着翠竹的新绿。两个小童侍奉他坐下,五个老者陪伴他游览。
松下流水花开得静谧,道坛上的草如春雪般洁白。
听说那桃花源,现在的人们还在躲避秦朝的纷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水田园图景,诗人在山阴之地寻访一位道士,映衬着竹林,穿着轻便的羽衣,显得格外新鲜。道士身边有侍坐的双童子,给人以纯真无邪的感觉,同时陪伴他的还有五位老者,共同游历在这片静谧之地。
水花与松下相映,营造出一种清净悠然的氛围。坛草中蕴藏着雪中的生机,透露出一丝春意,令人感到即便是在严冬,也有生命力的萌动。
最后两句提到“见说桃源洞,如今犹避秦”,诗人通过对桃源仙境的描述,表达了对世外桃源、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逃离。这里的“避秦”不仅是指历史上的避秦,更有脱离尘世纷扰之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道士生活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隐逸自在的一种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