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有静者,白首卧荆扉
出处:《寄题江陵李潜道钓矶》
宋 · 周行己
严陵避世士,四海一钓矶。
三聘非其心,独采富春薇。
蒙城有静者,白首卧荆扉。
筑台俯溪鸟,默玩道心微。
箕踞谢官长,把竿忘是非。
少年词赋场,秉笔落珠玑。
投老漫假板,长啸却南归。
缅怀直钩理,濯发待日晞。
贫贱得肆志,富贵多危机。
三聘非其心,独采富春薇。
蒙城有静者,白首卧荆扉。
筑台俯溪鸟,默玩道心微。
箕踞谢官长,把竿忘是非。
少年词赋场,秉笔落珠玑。
投老漫假板,长啸却南归。
缅怀直钩理,濯发待日晞。
贫贱得肆志,富贵多危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严陵的形象,他远离尘嚣,选择在四海之滨的一处钓矶上垂钓。面对三次高官的邀请,他并未动心,而是选择了与自然为伴,采摘富春山的野菜为生。诗中提到的蒙城的静者,或许就是指这位隐士,他以白首之姿,静静地躺在荆扉之下,俯瞰溪水,默玩着内心的微妙之道。
隐士不拘礼法,以箕踞之态拒绝官长的约束,手持钓竿,忘却了世间的是非。年轻时,他在文坛上挥洒才情,如珠玑般的作品流传。晚年,他或许只是暂时借用官职,最终选择回归自然,长啸一声,南归故里。缅怀那直钩钓鱼的故事,他期待着时光的流逝,如同洗去烦恼,等待阳光照耀,洗净心灵的尘埃。
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态度和内心世界,展现了对自由、自然和内心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官场束缚的反感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对世俗功利的反思,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