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应祠百世,何止活千人
出处:《大行太皇太后高氏挽词二首 其二》
宋 · 苏轼
却狄安诸夏,先王社稷臣。
固应祠百世,何止活千人。
定策天知我,忘家帝念亲。
万方何以报,得疾为勤民。
固应祠百世,何止活千人。
定策天知我,忘家帝念亲。
万方何以报,得疾为勤民。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苏轼所作,名为《大行太皇太后高氏挽词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对先王先后的尊崇和怀念之情,以及对国家社稷的忠诚与责任感。
“却狄安诸夏,先王社稷臣。”这里的“狄”指的是边疆地区,狄人即是居住在我国古代北方边境的一种族群。诗人表达了希望能够平定边疆之乱,保障中原(诸夏)安宁,而先王社稷则象征着国家的根本和人民的福祉。作为臣子,诗人自视为守护这些根本的忠诚者。
“固应祠百世,何止活千人。”这两句表达了对祖先崇拜与祭祀的重要性,以及这种传统行为应该持续数百年而不仅限于眼前能够救助的千人。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传承的重视。
“定策天知我,忘家帝念亲。”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的忠诚与牺牲精神。“定策”意指决心,而“天知我”则表明诗人的行为和决心是被上天所了解的。同时,“忘家帝念亲”则表达了诗人为了国家和皇室的利益而忘记个人家庭的牺牲之情。
最后两句“万方何以报,得疾为勤民。”这里诗人在思考如何才能回报天地与百姓的恩惠,而自己的身体健康(得疾)则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即使牺牲自己的健康也要尽力而为之。
整首诗通过对先王社稷的崇拜,以及个人忠诚和牺牲精神的表达,展示了诗人深厚的历史责任感与个人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