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树色隐朝阳,更著渔庄近草堂
出处:《因吴国良过玉山草堂辄赋长句奉寄》
元末明初 · 倪瓒
玉山树色隐朝阳,更著渔庄近草堂。
何处唱歌声欸乃,隔云濯足向沧浪。
珍羞每送青丝络,佳句多投古锦囊。
几问棹船寻好事,辟疆园圃定非常。
何处唱歌声欸乃,隔云濯足向沧浪。
珍羞每送青丝络,佳句多投古锦囊。
几问棹船寻好事,辟疆园圃定非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倪瓒在元末明初时期对自然美景与文人雅趣的深刻感悟。首联“玉山树色隐朝阳,更著渔庄近草堂”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清晨景象:玉山上的树木在朝阳的映照下若隐若现,而草堂旁还有一处渔庄,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接着,“何处唱歌声欸乃,隔云濯足向沧浪”则通过歌声和洗足的细节,进一步渲染了诗中人物与自然的亲密互动,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颔联“珍羞每送青丝络,佳句多投古锦囊”转而描写主人待客的热情与文人的风雅。珍馐美味常常被精心准备,通过青丝络传递给来访者;而佳句则如同珍珠般被投进古旧的锦囊中,寓意着知识与文化的传承。这种场景不仅体现了主人的慷慨好客,也展现了文人间的深厚情谊和对文学艺术的共同追求。
尾联“几问棹船寻好事,辟疆园圃定非常”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探索精神。几番询问后,诗人似乎决定亲自驾船去寻找那些美好的事物,而辟疆园圃则暗示了一种超越日常、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倪瓒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文人生活情趣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