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都门送别转凄其,正是榴花照眼时全文

都门送别转凄其,正是榴花照眼时

明 · 李孙宸
都门送别转凄其,正是榴花照眼时
曲以调高多骇俗,官从毡冷未妨诗。
滞留愧我仍浮梗,归去怜君有稐篪。
为问池塘春梦好,故人曾不入相思。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孙宸所作的《送俞子旦领教南还兼讯其弟季郎》。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离别的感慨。

首联“都门送别转凄其,正是榴花照眼时”,描绘了在京城门口送别友人的场景,正值石榴花开得鲜艳夺目之时,却因离别而增添了几分凄凉。榴花的红艳与离别的哀愁形成鲜明对比,渲染出一种悲壮的氛围。

颔联“曲以调高多骇俗,官从毡冷未妨诗”,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友人虽然在曲高和寡的环境中可能遭遇误解或不被理解,但诗人认为这并不妨碍他创作出优秀的诗歌。这里既是对友人艺术成就的认可,也暗含了对社会风气的批判。

颈联“滞留愧我仍浮梗,归去怜君有稜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诗人自谦自己如同漂浮在水中的木梗,无法挽留友人;同时,也对友人即将踏上归途表示了怜惜,担心友人在外的艰辛。

尾联“为问池塘春梦好,故人曾不入相思”则以委婉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借用“池塘春梦”的典故,暗示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不在身边时的相思之情。这里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离别的复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