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旌旗度,法王龙象随
出处:《和令狐仆射相公题龙回寺》
唐 · 刘禹锡
兹地回銮日,皇家禅圣时。
路无胡马迹,人识汉官仪。
天子旌旗度,法王龙象随。
知怀去家叹,经此益迟迟。
路无胡马迹,人识汉官仪。
天子旌旗度,法王龙象随。
知怀去家叹,经此益迟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兹地:此处。回銮:皇帝回京。
皇家禅圣时:皇家举行禅礼的时候。
胡马:胡人的马。
汉官仪:汉族官员的礼仪。
天子:皇帝。
旌旗:旗帜。
法王:佛法领袖。
龙象:佛教中象征智慧和力量的龙和大象。
知怀:知道思念。
去家:离开家乡。
叹:感叹。
经此:经过这里。
益迟迟:更加迟缓,心情沉重。
翻译
当皇帝返回京城的日子,正值皇家举行禅礼之时。道路上不再有胡人马蹄的痕迹,人们辨认出的是汉族官员的礼仪。
天子的旗帜飘扬,佛法领袖的象征——龙象队伍跟随。
知道离开家乡的人感叹不已,经过这里心情更加沉重。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作品,名为《和令狐仆射相公题龙回寺》。从内容来看,诗人在描述一种特殊的历史时刻与场景。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当时皇权及其象征的描绘,以及他个人对于离家之感的表达。
"兹地回銮日,皇家禅圣时。路无胡马迹,人识汉官仪。天子旌旗度,法王龙象随。知怀去家叹,经此益迟迟。"
诗中“兹地回銮日”指的是某个特定的时间地点,这里的“皇家禅圣时”则暗示了皇权的神圣与不可侵犯。在“路无胡马迹,人识汉官仪”这两句里,诗人描绘了一种汉族文化与政治制度占据主导地位的情景,没有异族马匹的足迹,只有汉族官员的身影。这里的“胡马”特指中亚或西域来的马,而“汉官仪”则是对汉族官僚体系的称呼。
"天子旌旗度,法王龙象随" 这两句展示了皇权的威严与力量。“天子”是对中国古代帝王的尊称,“旌旗”指的是带有图案或文字的旗帜,常用来象征军事行动或权力象征。这里“法王龙象随”则强调了皇权的神圣与不可违抗,与佛教中的法王相呼应,展现出一种宗教与政治合一的景象。
最后两句“知怀去家叹,经此益迟迟”,诗人表达了对远离家乡的感慨。这里的“知怀”意味着诗人对于自己内心情感的洞察,而“去家叹”则是对离开家园的感伤之情。“经此益迟迟”则表现出诗人在这个地方停留的意愿,可能是因为这里给他带来了某种安慰或灵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于皇权及其象征的尊崇,也透露出了个人对于家国之别离的复杂情感。通过对历史时刻、文化认同以及个人的情感世界的描绘,刘禹锡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历史感和深沉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