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忧国惟双涕,治装无一钱全文

忧国惟双涕,治装无一钱

出处:《送孙稚明
明 · 李云龙
献策长安后,回翔已十年。
身为万夫长,家有十三篇。
忧国惟双涕,治装无一钱
相逢湖水上,同调转相怜。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云龙所作的《送孙稚明(其二)》。诗中描绘了主人公献策长安之后,历经十年的漂泊与沉浮,虽身居高位,却家境贫寒,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与友人相逢在湖上,虽身份不同,但因志趣相投而相互怜惜。

“献策长安后,回翔已十年。” 开篇即点明主人公曾向长安献策,而后在官场中辗转漂泊多年。这里的“献策”暗含着对国家、对社会有所作为的期望与努力,“回翔”则形象地描绘了他在官场中的起伏不定。

“身为万夫长,家有十三篇。” 描述了主人公虽然身处高位,但家中却极为贫困,仅有的财产就是十三篇著作。这既表现了他的清廉与淡泊名利,也暗示了他可能因为坚持原则而遭受排挤或不公待遇。

“忧国惟双涕,治装无一钱。” 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主人公的高尚情操和深沉的忧国之心。他为国家忧虑,泪水常流,然而在物质生活上却极为拮据,连准备行装的钱都没有。这种对比强烈地凸显了他个人品质的高洁与无私。

“相逢湖水上,同调转相怜。” 最后两句写主人公与友人在湖边相遇,尽管身份地位不同,但他们有着相同的志趣和情怀,因此彼此之间产生了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一场景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气息,体现了友情的真挚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复杂的情感世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下文人士大夫的生存状态和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