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镜照空三国恨,浪鼋撞破六朝悲
雄吞海渎金狮子,霸断吴门铁犍儿。
水镜照空三国恨,浪鼋撞破六朝悲。
后来尽有无穷事,留与他年再赋诗。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甲子:古代干支纪年法,六十甲子一轮回。崒嵂:形容山势高峻险恶。
海渎:大海的别称,象征宏大。
金狮子:比喻山势威猛或宫殿的装饰物。
吴门:古代地名,指长江下游的吴越地区。
铁犍儿:可能指铁制的狮子雕塑,象征力量。
三国恨:指三国时期的历史纷争和遗憾。
浪鼋:神话生物,此处可能象征历史的波涛。
六朝悲:指东晋十六国至隋朝之间的五个朝代,充满了沧桑变迁。
翻译
甲子周期轮回了三千六百次,这座山峰究竟是何时崛起的呢?它雄伟如海龙王的金色狮子,又像吴门的铁狮般威猛无比。
水面如同镜子映照出三国的遗憾,浪花中的鼋鱼撞击着六朝的哀伤。
未来的岁月里还有无数的故事,就让它们留待后人来吟咏成诗。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王奕所作,名为《题焦山吸江亭》。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历史的沧桑变迁。
"甲子三千六百期, 此山崒嵂起何时。"
开篇两句即设立了宏大的时间背景和壮丽的山势画面。"甲子"是中国古代的纪年法,指的是一个完整的天干地支循环周期,即60年一轮。这句话表明了历史的悠久和无尽。此处的"三千六百期"很可能是对时间长短的一种夸张说法,强调了时间的漫长。接着,诗人提问此山何时崛起,这里的"此山"特指焦山,它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重量。
"雄吞海渎金狮子,霸断吴门铁犍儿。"
第三、四句通过描写景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历史感和情感表达。"雄吞海渎金狮子"形象壮丽,传说中狮子是力量与勇气的象征,而这里的"金狮子"则似乎被赋予了更为宏大的意义,它"吞"着大海,体现出一种强大的控制力。紧接着的"霸断吴门铁犍儿"则表达了一种力量对抗与破碎,这里的"吴门"特指古时长江入海处,即今太湖口,而"铁犍儿"形象则给人以坚不可摧的感觉。这里的"霸断"不仅是物理上的破坏,更有着文化和历史传承的中断。
"水镜照空三国恨,浪鼋撞破六朝悲。"
接下来的两句则将时间轴拉得更长,触及了中国古代的几大历史时期。"水镜照空"寓意深远,如同水面映照着天空,而这里的"三国恨"则让人联想到三国时代的分裂与战争。而"浪鼋撞破六朝悲"则是对更早之前,六朝时期的动荡变革和文化遗产的哀叹。"浪鼋"形象给人以无尽波涛之感,而这里的"撞破"则透露出一种无法挽回的历史损失。
"后来尽有无穷事,留与他年再赋诗。"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感慨和期待。他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但同时也意识到历史的沉重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后来尽有无穷事"表明了时间流转中事件的层出不穷,而"留与他年再赋诗"则是诗人对未来希望能够继续用诗歌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穿越历史时空,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积累和历史的沉重感。王奕以其精湛的笔法,将焦山吸江亭这一特定空间内化的历史文化氛围,通过语言的艺术加工,使之成为诗歌中的永恒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