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语少年儿,杯盘莫回避
出处:《遣病十首 其四》
唐 · 元稹
昔在痛饮场,憎人病辞醉。
病来身怕酒,始悟他人意。
怕酒岂不闲,悲无少年气。
传语少年儿,杯盘莫回避。
病来身怕酒,始悟他人意。
怕酒岂不闲,悲无少年气。
传语少年儿,杯盘莫回避。
翻译
往日在畅饮聚会中,讨厌别人称病推辞醉酒。病后身体惧怕酒精,才明白他人的用意。
害怕饮酒难道不是因为悠闲,可悲的是失去了少年时的豪气。
告诉年轻人,面对酒杯菜肴不要回避。
注释
昔:往日,从前。痛饮场:畅饮的聚会场合。
憎人:讨厌的人。
病辞醉:以生病为由推脱醉酒。
病来:生病之后。
身怕酒:身体害怕酒精。
怕酒:害怕喝酒。
始悟:开始领悟。
他人意:他人的意图或感受。
岂不闲:难道不是因为悠闲吗。
悲无少年气:可悲的是没有了少年时的活力或豪情。
传语:转告,告诉。
少年儿:年轻人。
杯盘:酒杯和盘子,代指酒宴。
莫回避:不要躲开,不要回避。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遣病十首》中的第四首。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饮酒情形,表达了对健康无常和时光易逝的感慨。
“昔在痛饮场,憎人病辞醉。” 这两句回忆过去在宴席上豪饮的情景,并且当时对于那些因为病痛而推辞酒杯的人感到不满。这里的“痛饮”表达了一种放纵无度的生活态度,而“憎人”则流露出对不能共同享乐之人的轻视。
“病来身怕酒,始悟他人意。” 当诗人自己遭遇疾病时,对酒自然产生了畏惧。这种体验让他开始理解那些过去因病辞醉的人的心情。这两句中,“病来”指的是自身的患病,而“身怕酒”则是对酒的畏惧,通过这两句,诗人表达了一个由不解转向理解的过程。
“怕酒岂不闲,悲无少年气。” 疾病让诗人害怕饮酒,这种改变也让他感到自己已经失去了年轻时那种豪迈之气。这里的“闲”字有空虚、寂寞之意,而“悲无少年气”则是对青春不再的感伤。
最后,“传语少年儿,杯盘莫回避。” 诗人通过这两句劝导那些尚在年少的朋友们,要珍惜时光,不要因为任何事情回避生活中的宴席欢乐。这是诗人基于个人经历给出的建议,也是对青春和生命力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自我反省,表达了诗人对于健康、时间和人生的深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