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孔门重勘结,小圆为赐大为参
出处:《陈良臣之子正功肯学能文求余印可》
宋 · 曾丰
学探玉甃千仞井,笔扛龙文百斛鼎。
归根可以后冥茎,发刃难于先肯綮。
点铁要之便成金,即心是道道是心。
一案孔门重勘结,小圆为赐大为参。
归根可以后冥茎,发刃难于先肯綮。
点铁要之便成金,即心是道道是心。
一案孔门重勘结,小圆为赐大为参。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赞扬了陈良臣之子正功的才华和学习精神。首句“学探玉甃千仞井”比喻他深入钻研学问,如同挖掘千仞深井,探索知识的宝藏。次句“笔扛龙文百斛鼎”则形容他的文采出众,如扛起绘有龙纹的大鼎,显示出其文章的雄浑与力度。
诗人强调学习的根基重要,“归根可以后冥茎”,意指只有扎实的基础才能使他在学术上不断深入。同时,他也指出写作的难度,“发刃难于先肯綮”,意味着创作时找到恰当的切入点比直接下笔更为关键。
接下来的“点铁要之便成金,即心是道道是心”表达了对正功悟性高超的赞赏,认为他能够将平凡的事物转化为精华,内心所想即是道路,道路亦是内心的体现。
最后两句“一案孔门重勘结,小圆为赐大为参”暗含对儒家经典的尊重,表示正功在儒家学说上有着严谨的态度,即使是细微之处也能深入理解,视为大智慧的启示。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赞美陈正功才情横溢、学识深厚且注重学术根基的诗篇,体现了宋代文人对教育和学问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