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令黄菊羞粗俗,只合萧条篱下芳
出处:《和吕与叔秘书省观兰》
宋 · 张耒
千里猗猗谁取将,忽惊颜色照文房。
每怜坠露时施泽,更许光风为汎香。
独秀已先梁苑草,托根宁复楚天霜。
坐令黄菊羞粗俗,只合萧条篱下芳。
每怜坠露时施泽,更许光风为汎香。
独秀已先梁苑草,托根宁复楚天霜。
坐令黄菊羞粗俗,只合萧条篱下芳。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猗猗:形容植物茂盛的样子。文房:书房,指读书或写作的地方。
坠露:清晨滴落的露珠。
光风:清风,比喻高尚的品格。
梁苑:古代皇家园林,这里泛指名贵的花园。
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这里可能暗示环境的恶劣。
粗俗:指平凡、庸俗。
篱下:篱笆边,常用来形容田园生活或隐居之地。
翻译
谁在千里之外采摘这青翠的植物,突然间它的色彩照亮了书房。常常怜惜它在清晨滴落的露珠,更允许清风带来香气四处飘散。
它独自秀美,超越了梁苑的花草,扎根之处岂能承受楚天的严霜。
它的存在让平凡的黄菊感到羞愧,只适合在简陋的篱笆下独自绽放芬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的作品,名为《和吕与叔秘书省观兰》。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深厚感情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开篇“千里猗猗谁取将”一句,以雄浑的笔触展现了远方来的风,似乎带着某种使命或力量而来。紧接着,“忽惊颜色照文房”则是诗人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所表现出的惊讶之情,这“颜色”指的是兰花的芳香和美丽,它让整个书房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每怜坠露时施泽,更许光风为汎香。”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兰花的怜悯之情,它在露水滴落时仍旧默默地散发出清新的香气。同时,诗人也感慨于兰花即使在阳光和微风中,也能够保持其独特的芬芳。
“独秀已先梁苑草,托根宁复楚天霜。”这两句描绘了兰花生长的环境,它独立自秀,早于其他草木而萌发,即使在寒冷的冬日,也能安然无恙地生长。
最后,“坐令黄菊羞粗俗,只合萧条篱下芳。”诗人赞美兰花之雅致,与那些普通的黄菊相比,兰花更显得高贵和独特,它最适合生长在细腻修竹编织成的小篱笆旁边,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现其清新脱俗的芳香。
整首诗通过对兰花的描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赏,更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