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应作如是观,浮云本无蒂全文

应作如是观,浮云本无蒂

宋 · 孙觌
老衲僧中龙,得度佛三世。
苴茅制不借,剖竹作如意。
徵心讯空王,礼足依梵帝。
住世无三宿,应缘有五至。
百年杞国忧,四大偃师戏。
应作如是观,浮云本无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的生活与修行状态,充满了禅意和哲理。诗人通过描述这位老僧在僧侣中的地位,以及他如何遵循佛教教义进行修行,展现了佛教对个人心灵的深刻影响。

首句“老衲僧中龙”形象地将老僧比作龙,寓意他在僧侣群体中的卓越地位和影响力。接着,“得度佛三世”表明他已超越时间的限制,实现了与佛陀的三次相遇,象征着他对佛法的深入理解和实践。

“苴茅制不借,剖竹作如意”两句,通过制作生活用品的细节,展现了老僧简朴而专注的生活方式。这里使用了“苴茅”和“剖竹”这样的自然材料,强调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徵心讯空王,礼足依梵帝”则表达了老僧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佛教教义的虔诚追求。通过“讯空王”和“依梵帝”,显示出他对宇宙真理和佛教权威的尊重与依赖。

“住世无三宿,应缘有五至”揭示了老僧的生活态度,即他不为世俗所累,但又顺应因缘,积极参与世间事务。这种平衡体现了佛教中“出世与入世”的哲学思想。

“百年杞国忧,四大偃师戏”运用典故,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通过“百年”与“四大”(指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的对比,强调了物质世界的变化无常。

最后,“应作如是观,浮云本无蒂”总结了全诗的主旨,鼓励人们以超然的态度看待生命和宇宙,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如同浮云般无根无蒂,不应被外在现象所束缚。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佛教对个人精神成长的影响,以及对宇宙万物本质的洞察,是一首富有禅意和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