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处鸣孤鹤,飞下窗前听道经
出处:《焚龙涎香》
明 · 杨巍
夜静香烟入杳冥,草堂犹似带龙腥。
不知何处鸣孤鹤,飞下窗前听道经。
不知何处鸣孤鹤,飞下窗前听道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宁静、焚香的场景,充满了幽雅与神秘的气息。首句“夜静香烟入杳冥”以“夜静”点出时间背景,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寂静的氛围;“香烟入杳冥”则通过视觉和嗅觉的结合,将无形的香气具象化为可见之物,仿佛能穿越黑暗,直达远方,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次句“草堂犹似带龙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神秘的氛围。草堂本是诗人或隐士居住的地方,此处却加上“带龙腥”的描述,让人联想到古老的传说和神秘的元素,暗示着这里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或秘密,增添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第三句“不知何处鸣孤鹤”,以“孤鹤”的鸣叫作为转折,将读者的思绪从静谧的室内引向广阔的自然之中。孤鹤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其鸣叫声在夜空中回荡,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丝生动与活力,同时也象征着高洁与超脱。
最后一句“飞下窗前听道经”将鹤的行动具体化,它似乎对草堂内正在诵读的道经产生了兴趣,选择在窗前停留聆听。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也巧妙地将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世界联系起来,体现了古人对于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夜晚场景,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宁静之境以及内在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