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三十空潦倒,庭下秋深书带草
出门一笑天万里,翩然直欲登丹梯。
元戎开藩控瀛海,宾幕红莲云蔼蔼。
貔貅帐里承谋谟,匹马山川昡光采。
三年书考达皇都,绫花凤诰承恩除。
作官何如赋归去,春风杜宇声愁予。
东陵山中瓜早熟,翠柳黄花艳华屋。
良田䆉稏乐年丰,石蟹霜橙荐醽醁。
案头一卷铜人经,夜窗坐对灯影青。
小童侍立不肯去,心机脉脉通神灵。
手拈金针三寸许,八法阴阳分处所。
候气岂知天日昏,梦里人听竖儿语。
回生起死不踰时,坐令寿域春熙熙。
美誉流传满江海,声歌错落鸣珠玑。
我生三十空潦倒,庭下秋深书带草。
先子从游今几人,青眼何由长见好。
鉴赏
此诗《赠邵景南》为明代郑真所作,以赞美邵景南之才德与功绩为主线,描绘其从政之辉煌与归隐之淡泊,情感丰富,意蕴深远。
首句“甘棠子孙冰雪姿”,以“甘棠”喻邵景南家族之清贵,以“冰雪姿”形容其高洁品格,开篇即展现其非凡气质。接下来“词葩织就云锦机”,以织锦比喻邵景南文采斐然,才华横溢,将抽象的文采具象化,形象生动。
“出门一笑天万里,翩然直欲登丹梯”,描绘邵景南离京赴任时的豪迈与自信,仿佛能跨越万里的天空,直上九霄,展现出其远大的志向与不凡的气魄。
“元戎开藩控瀛海,宾幕红莲云蔼蔼”,通过“元戎”、“开藩”等词语,展现邵景南在边疆的显赫地位与影响力,宾幕中的“红莲”象征其威望与荣耀,云蔼蔼则渲染出一片祥和与尊贵的氛围。
“三年书考达皇都,绫花凤诰承恩除”,描述邵景南政绩卓著,最终荣归京城,接受皇帝的嘉奖与册封,体现了其从政生涯的圆满与荣耀。
“作官何如赋归去,春风杜宇声愁予”,转折笔触,表达邵景南对官场的厌倦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春风杜宇的哀愁之声,暗含了对官场束缚的无奈与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东陵山中瓜早熟,翠柳黄花艳华屋”,描绘邵景南归隐后的生活场景,以自然美景衬托其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案头一卷铜人经,夜窗坐对灯影青”,进一步展现邵景南归隐后的精神生活,通过阅读佛经寻求心灵的慰藉,夜灯下的静思,体现出其对智慧与精神追求的执着。
“小童侍立不肯去,心机脉脉通神灵”,描绘邵景南与家人、小童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其内心深处与天地万物相通的境界,体现了其人格的高尚与超脱。
“手拈金针三寸许,八法阴阳分处所”,通过医术的描写,展现邵景南多才多艺,不仅在政治上有建树,在医学领域也有独到的见解与贡献,体现了其全面的人格魅力。
“候气岂知天日昏,梦里人听竖儿语”,以梦境中的情景,暗示邵景南在生死之间仍能洞察世事,体现了其超凡的智慧与洞察能力。
“回生起死不踰时,坐令寿域春熙熙”,赞扬邵景南在医学上的成就,能够挽救生命,使人们生活在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环境中,体现了其对社会的巨大贡献与影响。
“美誉流传满江海,声歌错落鸣珠玑”,总结邵景南的声誉与影响,其美名传遍四海,声名远播,如同珠玑般珍贵,表达了对其卓越成就的高度评价与敬仰。
“我生三十空潦倒,庭下秋深书带草”,诗人自述,以自身经历对比邵景南的辉煌,表达了对邵景南成就的羡慕与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邵景南的深深敬佩之情。
“先子从游今几人,青眼何由长见好”,最后两句表达了对邵景南的怀念与敬仰之情,同时感叹与邵景南一同游学的朋友如今已寥寥无几,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与对邵景南人格魅力的长久怀念。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邵景南的才华、品德、功绩与归隐生活的美好,以及诗人对邵景南的崇敬与怀念之情,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