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台晏岁君应念,何日乘鸾向碧空
出处:《萧给谏损之社集对月》
明 · 张萱
綵笔翩翩出汉宫,深宵朗月御微风。
寒生乌鹊千山外,影落关河一笛中。
共把芳尊邀竹色,不须高烛照花丛。
霜台晏岁君应念,何日乘鸾向碧空。
寒生乌鹊千山外,影落关河一笛中。
共把芳尊邀竹色,不须高烛照花丛。
霜台晏岁君应念,何日乘鸾向碧空。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月下聚会的雅致场景。首句“綵笔翩翩出汉宫”,以“綵笔”喻指文人墨客,生动地展现了他们在华美宫殿中挥毫泼墨的情景,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古代宫廷之中。接着,“深宵朗月御微风”,夜深人静之时,皓月当空,微风轻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幽的氛围。
“寒生乌鹊千山外,影落关河一笛中。”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冷寂与深远,远处山岭间传来乌鹊的叫声,似乎在诉说着夜晚的寂静;而笛声悠扬,仿佛穿越了关河,将这份孤独与哀愁传递开来。通过乌鹊与笛声的对比,诗人巧妙地表达了情感的复杂性。
“共把芳尊邀竹色,不须高烛照花丛。”这句描绘了聚会的温馨与和谐,众人共享美酒佳肴,竹林的青翠映入眼帘,无需高高的烛光照亮繁花,自然之美已足够动人。这里不仅体现了友情的深厚,也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向往。
最后,“霜台晏岁君应念,何日乘鸾向碧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憧憬。霜台象征着岁月的痕迹,晏岁暗示着年华老去,诗人期待着有一天能像传说中的仙人一样,乘鸾飞升,追求永恒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文人雅士聚会时的闲适与浪漫,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友情和未来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