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林同直话交情,无夜无曾不到明
出处:《寄浙西李大夫四首 其三》
唐 · 元稹
禁林同直话交情,无夜无曾不到明。
最忆西楼人静夜,玉晨钟磬两三声。
最忆西楼人静夜,玉晨钟磬两三声。
注释
禁林:指可能为皇家园林或特定禁区内的林地,不允许一般人随意进出。同直:一同值班或值夜。
话交情:交流彼此的感情或加深友谊。
无夜无:没有哪个夜晚不,表示每晚都。
最忆:最为怀念。
西楼:诗中常指能眺望美景或适合静思的楼阁。
人静夜:深夜人静之时,强调环境的宁静。
玉晨钟磬:玉晨寺(假设的地名)的钟声和磬声,通常用于宗教仪式,象征宁静与超脱。
两三声:几声,表示声音的稀疏与悠远。
翻译
在禁止喧哗的森林中一同值夜交流情感,没有哪个夜晚不是直到天明。最难忘的是在西楼静谧的夜晚,传来玉晨寺的钟磐声,响了两三下。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所作,属于中晚唐时期的作品。从诗句来看,诗人通过描绘禁林中的交往和西楼夜静时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的深切怀念。
“禁林同直话交情,无夜无曾不到明。” 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与朋友在皇宫附近(禁林)中畅谈心志、交流友情的情形。这里的“无夜无曾不到明”暗示了他们相聚的频繁和深夜的长谈,表达了一种不以日夜计算而是以情谊为尺度的深厚交情。
“最忆西楼人静夜,玉晨钟磬两三声。”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静谧的夜晚场景,诗人独自在西楼回忆往昔,那时的夜晚格外宁静,只有清晨的钟声(玉晨钟)偶尔响起,宛如一种精神上的唤醒。这里的“两三声”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可能是对那段美好记忆的一种提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静谧氛围的描绘和钟声的细节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友情的深切怀念,以及那种难以忘怀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