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五世堂前忍泪过,谁知微泣变滂沱全文

五世堂前忍泪过,谁知微泣变滂沱

出处:《与李敬熙
明 · 庄昶
五世堂前忍泪过,谁知微泣变滂沱
伤心万古明朝缓,揩眼三纲半月多。
纵不寻常吾辈改,其如天性自家何。
若将他日寻慈孝,遗臭流芳耿不磨。

鉴赏

这首诗《与李敬熙(其四)》是明代诗人庄昶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对亲情、道德与人性的深刻洞察。

首联“五世堂前忍泪过,谁知微泣变滂沱。”以“五世堂”为背景,描绘了在家族长辈面前强忍泪水,内心却难以抑制的情感波动,从轻微的抽泣到汹涌的泪水,形象地展示了情感的复杂与强烈。

颔联“伤心万古明朝缓,揩眼三纲半月多。”进一步深化情感,将个人的悲伤放大到历史的长河中,仿佛这悲伤能跨越千年,直到明朝才稍有缓解。同时,通过“揩眼”这一动作,暗示了对道德规范(三纲)的反思与挣扎,或许在内心深处,对这些规范的认同与抗拒并存,需要时间去调和。

颈联“纵不寻常吾辈改,其如天性自家何。”表达了即使面对不寻常的情况,个体也难以彻底改变自己的天性,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不可完全控制的一面。这里“天性”不仅指自然的本能,也包含了道德、情感等内在的品质。

尾联“若将他日寻慈孝,遗臭流芳耿不磨。”则提出了对未来行为的期许,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寻得真正的慈孝之道,无论是留下恶名还是美名,都难以磨灭内心的追求与坚持。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于道德实践的执着和对美好品质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探讨了个人情感、道德规范与人性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