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见竹不解爱,知君种竹府城内
出处:《范公丛竹歌》
唐 · 岑参
世人见竹不解爱,知君种竹府城内。
此君托根幸得地,种来几时闻已大。
盛暑翛翛丛色寒,闲宵槭槭叶声乾。
能清案牍帘下见,宜对琴书窗外看。
为君成阴将蔽日,迸笋穿阶踏还出。
守节偏凌御史霜,虚心愿比郎官笔。
君莫爱南山松树枝,竹色四时也不移。
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
此君托根幸得地,种来几时闻已大。
盛暑翛翛丛色寒,闲宵槭槭叶声乾。
能清案牍帘下见,宜对琴书窗外看。
为君成阴将蔽日,迸笋穿阶踏还出。
守节偏凌御史霜,虚心愿比郎官笔。
君莫爱南山松树枝,竹色四时也不移。
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世人:普通人。竹:这里指竹子,象征坚韧和高洁。
君:指您,尊敬的对方。
府城:指城市中的官府或住宅区。
托根:扎根,比喻找到安身之处。
翛翛:形容风声或其他声音清越。
槭槭:模拟风吹叶动的声音。
案牍:指公文、文书工作。
成阴:形成树荫,比喻提供庇护。
迸笋:新长出的竹笋突破地面。
守节:保持节操,比喻坚定不移。
御史:古代官职,以正直著称。
虚心:竹子中空,比喻谦虚。
郎官:古代官职,这里象征正直的官员。
南山:泛指远处的山,常用于诗歌中象征远方或理想之地。
黄落:枯黄凋落,形容秋冬季节植物的景象。
翻译
世人见到竹子却不懂得欣赏,殊不知您在府城内种植着竹林。这竹子幸运地找到了扎根之地,不知何时已经茁壮成长。
炎炎夏日里竹丛依然显得清凉,宁静夜晚中竹叶声干爽悦耳。
它能让书案上的公文时光变得清新,在帘下即可看见;适合对着窗外的琴与书卷。
为了您它已成荫足以遮挡烈日,新笋穿阶而出又踏回地面。
它坚守节操堪比御史的严正,虚心则愿与郎官的笔直相比。
您不必只爱南山上的松树枝,竹子四季常青从不改变。
寒冬中草木皆黄落凋零,唯有竹子依然青翠,这时您才会明白。
鉴赏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丛竹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朋友知音的珍视和期待。"世人见竹不解爱,知君种竹府城内"两句点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竹子的美好,只有知己才能深刻领会其意境,并在府城内细心培育。
"此君托根幸得地,种来几时闻已大"表明这位朋友的竹子因得到良好的土壤而茁壮成长,时间不久就传闻四方。"盛暑翛翛丛色寒,闲宵槭槭叶声乾"描绘出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季,丛竹仍旧保持着清凉的颜色和干爽的叶声,营造了一种超然于世俗之外的意境。
"能清案牍帘下见,宜对琴书窗外看"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在这清新的环境中,伴随着竹影与流水,享受琴瑟和书卷带来的雅致生活。"为君成阴将蔽日,迸笋穿阶踏还出"显示出了竹子对阳光的渴望,即便是它能够成为遮挡日光的屏障,也仍旧要不断向上生长,以获取更多的阳光。
"守节偏凌御史霜,虚心愿比郎官笔"表达了诗人对于品德高洁、坚守节操之士的崇敬之情,并希望自己的内心能如同竹子一般纯净无瑕。最后两句"君莫爱南山松树枝,竹色四时也不移。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则是对朋友的一种劝告和表达自己对于竹子的赞美,即便是在严冬之际,其他草木都已凋零,只有竹子依旧保持着它的绿色,象征着一种坚韧不拔、四季如一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