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急求忏悔,从今辄莫迷
出处:《诗 其四十一》
唐 · 拾得
我见顽钝人,灯心柱须弥。
蚁子齧大树,焉知气力微。
学咬两茎菜,言与祖师齐。
火急求忏悔,从今辄莫迷。
蚁子齧大树,焉知气力微。
学咬两茎菜,言与祖师齐。
火急求忏悔,从今辄莫迷。
注释
我见:我观察到。顽钝人:愚笨固执的人。
灯心柱:灯芯,这里比喻微小的事物。
须弥:须弥山,佛教中的高山,象征极大的事物。
蚁子:蚂蚁。
齧:咬。
大树:大树,比喻庞大的事物。
焉知:哪里知道。
学咬:模仿着去做(修行)。
两茎菜:两根蔬菜,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言与:声称和。
祖师齐:禅宗祖师的境界相同。
火急:紧急,赶快。
求忏悔:寻求悔改。
从今:从此以后。
辄莫迷:不要再次迷失。
翻译
我见到愚笨固执的人,像灯芯妄想支撑须弥山一般不自量力。蚂蚁啃咬大树,哪里知道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
学着咬住两根蔬菜,就声称自己与禅宗祖师境界相同。
赶紧寻求忏悔,从此以后不要再迷失了方向。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拾得的作品,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禅理和哲思。开篇“顽钝”二字,形容那些愚昧无知之人,他们如同灯心柱须一样,看似坚固实则,其实脆弱不堪一击。紧接着“蚁子齧大树”则是比喻那些虽然能力微小但却敢于攀爬高大目标的行为,然而这种努力往往因力量有限而难以成功。
诗人随后提到“学咬两茎菜”,这可能是在表达对某种简单生活态度的赞美,或是对那些有着坚持不懈精神的人的肯定。他们虽如同咬嚼普通草本植物,但却能够与古圣先贤相提并论,显示了诗人对于这种执着和坚韧不拔品质的认可。
最后两句“言与祖师齐,火急求忏悔,从今辄莫迷”表达了一种对过去过错的反省与警醒。诗中的人物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迷茫无知,急于求得解脱和忏悔,发誓从此之后不再迷失方向。这也体现了禅宗对于自我认识、觉悟与修行的重视。
整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形象展开,它既是对人生的深刻观察,也是对个人修养的警示。通过这样的文字,拾得不仅展示了他精湛的文学造诣,更重要的是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心灵觉醒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