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万方倾素采,那知三日翳重阴
出处:《八月十四至十六日无月二首 其一》
宋 · 郭印
秋中景色正萧森,月色超然重古今。
要使万方倾素采,那知三日翳重阴。
晦冥欲害天公眼,想像难忘海宇心。
决断浮云须好手,明年此夕要追寻。
要使万方倾素采,那知三日翳重阴。
晦冥欲害天公眼,想像难忘海宇心。
决断浮云须好手,明年此夕要追寻。
注释
萧森:形容秋景凄凉、肃杀。超然:超出一般,超越时间空间。
万方:各方,指天下万物。
三日翳重阴:连续三天阴云密布。
晦冥:昏暗,阴沉。
天公眼:比喻天空或自然界的景象。
海宇心:大海般的胸怀,象征宽广的胸襟。
决断浮云:驱散乌云,比喻解决问题或困难。
好手:技艺高超的人。
追寻:期待再次体验。
翻译
秋天的景色显得格外凄凉,月光高洁,超越了时空的界限。想要让万物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却不知接下来三天乌云蔽日。
昏暗几乎遮蔽了上天的眼睛,但心中的海洋之心难以忘怀。
需要有高明的手法来驱散乌云,期待明年同一时刻能再见明亮的月夜。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秋季萧瑟的景象,诗人以月色为引,表达了对自然和时令变迁的独特感受。"秋中景色正萧森",寥寥数语便勾勒出秋意浓厚、万物凋零的画面。"月色超然重古今",则强调了月光在历史长河中的永恒与超脱。
接下来,诗人通过"要使万方倾素采",寓言般地表达希望月亮能驱散乌云,带来明亮的月光,象征着清除人间的阴霾,带给人们清白和希望。然而,"那知三日翳重阴"又揭示了现实中的阴霾并未立即消散,暗示了诗人对暂时困境的无奈。
"晦冥欲害天公眼"进一步描绘了乌云蔽日的压抑,仿佛连上天也被遮挡了视线。然而,"想像难忘海宇心"则展现出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即使面对困难,也仍怀揣着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诗人以"决断浮云须好手,明年此夕要追寻"作结,寓意只有坚定有力的手才能拨开乌云,期待来年中秋月圆之时,再次欣赏到皎洁的月色,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月为线索,寓言人生,展现了诗人对季节更迭、人事变迁的深刻洞察,以及面对困境时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