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列戟第,桐影将缺秃
出处:《次韵寄谢公表韩公朝请》
宋 · 程俱
世人如鲗鱼,自蔽翻吐墨。
猩熊亦何罪,不卫唇与足。
要当如木雁,安问定石玉。
向来休休翁,老去称耐辱。
迹高名自污,卒享清净福。
肯为接舆生,叩木妄歌哭。
韩公早闻道,垢浊久已出。
终成九层台,不弃一篑筑。
长安列戟第,桐影将缺秃。
宁辞治中舆,且食祠宫粟。
胸中荆棘尽,华发当更绿。
抗尘我何庸,勇退公所独。
何如善刀藏,聊放虚舟触。
猩熊亦何罪,不卫唇与足。
要当如木雁,安问定石玉。
向来休休翁,老去称耐辱。
迹高名自污,卒享清净福。
肯为接舆生,叩木妄歌哭。
韩公早闻道,垢浊久已出。
终成九层台,不弃一篑筑。
长安列戟第,桐影将缺秃。
宁辞治中舆,且食祠宫粟。
胸中荆棘尽,华发当更绿。
抗尘我何庸,勇退公所独。
何如善刀藏,聊放虚舟触。
鉴赏
这首诗以比喻和对比手法,描绘了世态炎凉与坚守自我之间的冲突与和谐。诗人以“世人如鲗鱼”开篇,形象地比喻了社会上人们为了自保而互相攻击的现象,如同毒鱼自相残杀一般。接着,“猩熊亦何罪,不卫唇与足”,通过反问强调了无辜者不应受到伤害的道理。诗人进一步以“要当如木雁,安问定石玉”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即应像木雁一样随遇而安,不以物质或地位高低来衡量价值。
“向来休休翁,老去称耐辱”描绘了一位年老而能忍受世间侮辱的智者形象。“迹高名自污,卒享清净福”则指出高尚的行为有时会遭受误解,但最终能得到内心的平静与幸福。诗人借“肯为接舆生,叩木妄歌哭”表达了对那些敢于保持真我、不随波逐流的人的敬意。
“韩公早闻道,垢浊久已出”赞扬了韩公(此处指韩愈)早年就明白真理,摆脱了世俗的污浊。“终成九层台,不弃一篑筑”则比喻韩公最终成就了伟业,即使从微小的开始也不放弃。接下来的“长安列戟第,桐影将缺秃”描绘了权力与地位的象征,而“宁辞治中舆,且食祠宫粟”则表明诗人宁愿过简朴的生活,也不愿追求权贵。
“胸中荆棘尽,华发当更绿”表达了诗人希望内心纯净,即使年老也能焕发青春。“抗尘我何庸,勇退公所独”则体现了诗人对官场的淡然态度,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适时退隐。“何如善刀藏,聊放虚舟触”最后以比喻结束,鼓励人们在适当的时机收起锋芒,让心灵自由飞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个人品格与人生选择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世俗功利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