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无命古如此,大节堂堂映青史
先皇饮恨臣所知,忍见翠华终剑阁。
臣身与贼不俱生,誓提义旅清中京。
汛除九庙光旧物,上谢先帝酬忠贞。
六师戒日临河渭,晓发披忱表天陛。
谆谆恢复次第陈,缕缕忠肝兼义气。
事关宫府在相通,亲贤远佞先汉隆。
后王不鉴高祖训,累我汉业遭尘蒙。
汉家贼姓难两立,王业偏安大无策。
鞠躬尽瘁臣所安,利钝成亏非可臆。
炎精无光赤灰冷,五丈原头将星殒。
牙前长史整旋军,巾帼老奴拜天幸。
煌煌二表明丹青,文追伊傅光六经。
留传人世劝忠荩,呵护时有神威灵。
英雄无命古如此,大节堂堂映青史。
君不见二十四疏请回銮,东京留守衔悲死。
鉴赏
这首诗以《题孔明出师表图》为题,由明代诗人李坚(贞夫)所作。诗中通过对诸葛亮出师北伐的历史事件进行描绘和反思,展现了对忠诚、大义以及历史教训的深刻思考。
首句“水安宫中日欲落”,描绘了诸葛亮在出师前的紧张氛围,预示着即将展开的艰难征程。接着,“榻面前拜遗孤托”一句,点明了诸葛亮在临行前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以及对后继者的期望。
“先皇饮恨臣所知,忍见翠华终剑阁。”这一句表达了对先皇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的遗憾,同时也暗示了诸葛亮决心继承先皇遗志,不惜一切代价实现统一。
“臣身与贼不俱生,誓提义旅清中京。”表现了诸葛亮坚定的决心,即使面对强大的敌人,也要坚持正义,清除叛乱,统一中原。
“汛除九庙光旧物,上谢先帝酬忠贞。”强调了诸葛亮出师的目的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为了祭祀先帝,表达对先帝的忠诚和感激。
“六师戒日临河渭,晓发披忱表天陛。”描述了诸葛亮出师的壮丽场面,以及他对天子的忠诚之心。
“谆谆恢复次第陈,缕缕忠肝兼义气。”体现了诸葛亮在出师前对恢复汉室的详细规划,以及他内心的忠诚与大义。
“事关宫府在相通,亲贤远佞先汉隆。”强调了诸葛亮在政治上的智慧,主张亲近贤能,远离奸佞,这是汉室兴盛的关键。
“后王不鉴高祖训,累我汉业遭尘蒙。”通过对比后世君主与高祖刘邦的治国之道,批评了后世君主未能吸取历史教训,导致汉室衰败。
“汉家贼姓难两立,王业偏安大无策。”指出汉室内部的分裂与外患,强调了统一的重要性。
“鞠躬尽瘁臣所安,利钝成亏非可臆。”表达了诸葛亮对自己职责的尽心尽力,以及对成败的豁达态度。
“炎精无光赤灰冷,五丈原头将星殒。”描绘了诸葛亮在五丈原的英勇牺牲,象征着汉室的衰落。
“牙前长史整旋军,巾帼老奴拜天幸。”描述了诸葛亮牺牲后,其部下和家人的哀痛之情,以及对天子的忠诚。
“煌煌二表明丹青,文追伊傅光六经。”赞扬了诸葛亮的功绩如同古代圣贤伊尹、傅说一般,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留传人世劝忠荩,呵护时有神威灵。”强调了诸葛亮的事迹对后世的启示作用,以及其精神的永恒存在。
“英雄无命古如此,大节堂堂映青史。”总结了诸葛亮虽英雄却命运多舛,但其忠诚与大义将永远铭记于史册。
最后,“君不见二十四疏请回銮,东京留守衔悲死。”引用了诸葛亮多次请求返回朝廷的典故,表达了对诸葛亮忠诚与悲剧命运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诸葛亮出师北伐这一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对忠诚、大义以及历史教训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诸葛亮个人品质的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