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离复何道,光辉日在兹
出处:《送曾公祖南巡广西》
明 · 曹于汴
送君河之浦,不折垂杨枝。
杨枝几尺强,千丈系离思。
别离复何道,光辉日在兹。
顾惭漆室伏,喜君骢马驰。
春明万里隔,况乃南溟陲。
六飞匪代狩,谁与听民咨。
杨枝几尺强,千丈系离思。
别离复何道,光辉日在兹。
顾惭漆室伏,喜君骢马驰。
春明万里隔,况乃南溟陲。
六飞匪代狩,谁与听民咨。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曹于汴所作的《送曾公祖南巡广西》。诗中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和祝福。
首句“送君河之浦”,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河畔的码头。诗人站在那里,目送友人离去,心中充满了离愁别绪。“不折垂杨枝”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想留住友人,却又深知无法挽留,只能默默祝福。
接着,“杨枝几尺强,千丈系离思”,诗人用杨树枝的短小与离人的思念形成对比,形象地描绘了离别时的痛苦与无奈。杨枝虽短,却承载着千丈深的离愁,这不仅是空间的距离,更是心灵的隔阂。
“别离复何道,光辉日在兹”,诗人感叹离别之路漫长而无尽,但心中对友人的思念如同日光般永恒存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日光的永恒与离思的绵长相联系,强化了情感的深度。
“顾惭漆室伏,喜君骢马驰”,诗人一方面为友人的离去感到遗憾,另一方面也为友人即将踏上旅程感到欣慰。他以“漆室伏”自谦,表示自己虽不能同行,但内心充满对友人的支持与祝福。同时,对友人骑着骏马远行的场景感到喜悦,预祝友人旅途顺利。
“春明万里隔,况乃南溟陲”,诗人想象友人南行的路途遥远,穿越春光明媚的大地,最终到达南方的海边。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地理上的距离,也隐含了时间的流逝与未来的不确定性。
“六飞匪代狩,谁与听民咨”,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作为官员的责任与使命的敬意。在友人南巡的过程中,他不仅要处理政务,还要倾听百姓的心声。这两句既是对友人公务繁忙的感慨,也是对其为民服务精神的赞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心情和对友人的深切关怀。诗人在表达离别之痛的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旅途平安、事业顺利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