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亭恣游目,欲倡寡余和
出处:《游石鼓书院次昌黎《合江亭》元韵》
清 · 郑珍
轻舟发衡邑,风日不相左。
石鼓郭北外,即之在一唾。
白鹿四讲院,此足作辅佐。
更值江山胜,万金岂能货。
右俯湘波清,左看蒸流过。
破池插水会,崷崒气不挫。
幽亭恣游目,欲倡寡余和。
阑砌忽西日,竹影来个个。
我生骨少媚,所如辄坎坷。
小住苟为佳,便怀卜终卧。
此地经唐贤,诛芧展岩课。
朱张继文会,瞻望跂无奈。
草木犹余馨,而何靳顽懦。
恭读晦翁书,语若新告播。
丈夫宁不然,谁能拔寒饿。
自抚事畜身,长愁贫鬼贺。
安即脱婴状,岩栖振寙惰。
藉骋半日乐,思复一饷坐。
山灵逼客行,岸阴结难破。
下舟独回望,已觉斗尘涴。
石鼓郭北外,即之在一唾。
白鹿四讲院,此足作辅佐。
更值江山胜,万金岂能货。
右俯湘波清,左看蒸流过。
破池插水会,崷崒气不挫。
幽亭恣游目,欲倡寡余和。
阑砌忽西日,竹影来个个。
我生骨少媚,所如辄坎坷。
小住苟为佳,便怀卜终卧。
此地经唐贤,诛芧展岩课。
朱张继文会,瞻望跂无奈。
草木犹余馨,而何靳顽懦。
恭读晦翁书,语若新告播。
丈夫宁不然,谁能拔寒饿。
自抚事畜身,长愁贫鬼贺。
安即脱婴状,岩栖振寙惰。
藉骋半日乐,思复一饷坐。
山灵逼客行,岸阴结难破。
下舟独回望,已觉斗尘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郑珍游览石鼓书院时的所见所感。诗中以轻舟出发开始,通过“风日不相左”、“即之在一唾”的描述,展现了旅途的便捷与轻松。接着,诗人赞美了书院周边的自然美景,“白鹿四讲院,此足作辅佐”,寓意着知识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更值江山胜,万金岂能货”一句,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赞叹,认为这样的景色价值连城,无法用金钱衡量。接下来的“右俯湘波清,左看蒸流过”则进一步描绘了山水之美,诗人仿佛置身于清澈的湘水与流动的江河之间,心旷神怡。
“破池插水会,崷崒气不挫”描绘了池塘与水流交汇的景象,即使在风雨交加中,也依然坚韧不屈。诗人又提到“幽亭恣游目,欲倡寡余和”,表达了在宁静的亭中尽情眺望,却感到无人能与之共鸣的孤独感。
“阑砌忽西日,竹影来个个”描绘了夕阳西下,竹影斑驳的情景,充满了诗意。然而,诗人自述“我生骨少媚,所如辄坎坷”,感叹自己一生多舛,命运坎坷。
尽管如此,诗人仍对未来充满期待:“小住苟为佳,便怀卜终卧。”希望能在某个地方暂时停留,享受平静的生活。他回顾历史上的唐贤,以及朱张文会的盛况,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
最后,诗人感慨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的传承,同时也反思个人的命运与社会的现实:“草木犹余馨,而何靳顽懦。恭读晦翁书,语若新告播。”草木尚且散发着香气,而人却有时显得愚钝。他引用朱熹的教诲,提醒人们应努力摆脱贫困与饥饿,追求更高的道德与智慧。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以及对历史文化的追忆,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