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人头右手印,此理未可轻易论
谁令金印入魂梦,平章六字承君恩。
左手人头右手印,此理未可轻易论。
丈夫盖棺事始定,擒戎会使来称藩。
争如徐子擅骚雅,笔力豪纵今文园。
杨君收印六十载,细观制作同新翻。
为言常侍故家物,其先得自南昌潘。
珠还合浦有时节,馀庆未艾钟仍昆。
子今得之类摘鹊,此贶重可轻玙璠。
便当准拟佩三印,并与文安遗子孙。
注释
偃伏:隐居。公侯门:达官贵人的府邸。
金印:象征权力的印信。
平章:评判、承载。
豪纵:豪放奔放。
新翻:重新翻阅、品味。
常侍:古代官职,侍奉皇帝。
南昌潘:指潘姓家族,可能来自南昌。
馀庆:遗留的福分。
玙璠:美玉,比喻珍贵的礼物。
翻译
我感叹自己隐居在淮南乡村,十年没有踏入达官贵人的府门。是谁让我梦见了金印,只因这六个字承载了皇上的恩典。
左手握着人头,右手拿着官印,这样的道理不能轻易谈论。
大丈夫的事迹只有到盖棺才能定论,擒获敌人使他们归顺是荣耀之事。
怎比得上徐子擅长文采,他的才情豪放如同当今的文苑。
杨君收藏印信已有六十年,仔细品味它们如同新品一般。
他说这些印信曾是常侍官家之物,最初来自南昌的潘姓家族。
如同珍珠回归合浦,余下的福泽还未消散,家族声名仍在延续。
你如今得到这些印信,如同摘取喜鹊,这份厚礼重于美玉。
应当准备佩戴这些印信,也留给子孙后代文安的遗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开篇“嗟予偃伏淮南村,十年不践公侯门”表达了诗人长时间隐居乡间,没有踏入官场的生活状态。这段落透露出诗人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人生态度。
接下来的“谁令金印入魂梦,平章六字承君恩”则是对一份特殊赠与的回忆。这里的“金印”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而“平章六字”可能指的是某种官方文书或是对官职的描述。这两句表明诗人虽然不求闻达于世,但仍旧承受了君恩,获得了一定的地位。
“左手人头右手印,此理未可轻易论”这句话则透露了一种权力与生命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这里可能隐喻着诗人对于政治斗争和生杀大权的深刻理解,这需要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去解读。
“丈夫盖棺事始定,擒戎会使来称藩”一句,则是对壮志未酬、英年早逝者的赞颂,或许也是诗人对于自己生命和事业的某种预感或思考。这里的“丈夫”指的是有抱负的人,而“盖棺”则象征着生命的终结。
接下来的“争如徐子擅骚雅,笔力豪纵今文园”是对徐伯远的赞美,认为他的文学才能堪比古代的骚人墨客,其笔力雄健,在当下的文学园地中独树一帜。
随后的“杨君收印六十载,细观制作同新翻”则是对杨君持有的某种印章的赞赏,可能是一种官印或是艺术品,这里强调了其制作之精美,与新制相同,显示出对物品传承和保存的重视。
“为言常侍故家物,其先得自南昌潘”这两句则表明这些珍贵的物品原本属于某个家庭,是由南昌潘氏所传承下来的。这里的“常侍”可能指的是一位地位较高的人物,而“故家物”则是对往昔家族所有物的一种怀念。
最后,“珠还合浦有时节,馀庆未艾钟仍昆”表达了诗人对于珍贵之物能够回到其应该在的地方的喜悦。这里的“珠还合浦”可能是一种比喻,表示珍宝回归本源,而“馀庆未艾”则是对未来美好祝愿的延续。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的回忆和对友人的赠与,表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权力、文学以及传承等主题的深刻思考。诗中充满了对朋友才华的赞赏,以及对珍贵物品传承的重视,同时也透露出诗人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