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拈霜菊香无奈,面拂江风酒自开
出处:《次韵毛君九日》
宋 · 苏辙
山脚侵城尽是台,登高处处喜崔嵬。
手拈霜菊香无奈,面拂江风酒自开。
幕府尊罍云里集,民家歌吹静中来。
定知胜却陶彭泽,怅望篱边白日颓。
手拈霜菊香无奈,面拂江风酒自开。
幕府尊罍云里集,民家歌吹静中来。
定知胜却陶彭泽,怅望篱边白日颓。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山脚:指山脚下的区域。侵:覆盖。
城:城墙。
尽是:全部是。
台:平台。
登高:爬上高处。
处处:各处。
喜:欢喜。
崔嵬:形容山势高大险峻。
霜菊:秋霜中的菊花。
香:香气。
无奈:无可奈何。
面拂:面对、感受。
江风:江边的风。
酒自开:酒意自然涌起。
幕府:古代官署或军府。
尊罍:古代盛酒的器皿。
云里集:如在云端聚集。
民家:平民百姓家。
歌吹:歌唱和吹奏。
静中来:在宁静中传来。
胜却:胜过。
陶彭泽:陶渊明,字彭泽,东晋诗人。
怅望:惆怅地望着。
篱边:篱笆旁边。
白日颓:夕阳西下。
翻译
山脚下的城墙都被平台占据,登高处无处不显雄伟壮观。手中握着霜降时的菊花,香气扑鼻却无法留住,任由江风吹过,酒意自然涌上心头。
官署的宴席在云端集结,百姓的歌声乐曲在宁静中飘来。
我深知这胜过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只可惜遥望篱笆边,夕阳西下,白日将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登高赏景的情境,以毛君的九日(重阳节)为背景。首句“山脚侵城尽是台”写出了山势连绵,仿佛要侵入城郭,而这些平台可能是登高赏秋的场所。次句“登高处处喜崔嵬”表达了诗人对登高所见壮丽景色的喜爱,崔嵬形容山势高峻。
第三句“手拈霜菊香无奈”通过描绘诗人亲手采摘霜菊,感受到菊花的香气,但又似乎带着一丝无奈,可能是因为美景虽好,时光易逝。第四句“面拂江风酒自开”则借江风和美酒,表达诗人借酒消愁,让心情随着江风飘散。
第五句“幕府尊罍云里集”描绘了幕僚们在云端般的聚会,气氛热烈。最后一句“民家歌吹静中来”则转向民间的欢乐,歌声与乐声在宁静中传来,增添了节日的热闹气氛。
结尾“定知胜却陶彭泽,怅望篱边白日颓”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认为这样的景象胜过陶渊明的隐居生活,然而望着夕阳西下,又难免生出一丝惆怅,流露出淡淡的哀愁。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登高赏景的愉悦,也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