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杨影里曾窥见,飞起娇红一点愁
出处:《鞦韆 其二》
宋 · 张炜
綵索高悬锦柱头,女郎花下竞风流。
垂杨影里曾窥见,飞起娇红一点愁。
垂杨影里曾窥见,飞起娇红一点愁。
注释
綵索:彩色的绳索,可能指装饰物。锦柱:华丽的柱子,可能用于装饰或庆典。
女郎:年轻的女子。
花下:在花丛中。
竞风流:争奇斗艳,展示美丽。
垂杨:垂柳,一种常见的树木。
影里:在树荫下。
窥见:偷偷看见。
娇红:鲜艳的红色,形容女子的面庞或衣饰。
一点愁:一丝忧愁,可能是对美好时光的短暂留恋。
翻译
五彩斑斓的绳索高高地挂在锦绣的柱子上年轻的女子在花丛下争艳斗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炜的《鞦韆(其二)》。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细腻的情感和鲜活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綵索高悬锦柱头”一句,设定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场景,绸缎(一种装饰用的丝带或布幔)高挂在华丽的柱头上,营造出一种节日的欢愉气氛。
“女郎花下竞风流”则描写了一群年轻貌美的女子在花丛中嬉戏,她们之间争取着微风的抚摸,每个人都想成为最受宠爱的对象。这里的“竞风流”不仅形象地表达了春日里清新的自然之风,也暗示了女郎们之间亲昵无间的情感。
“垂杨影里曾窥见”一句,诗人用“窥见”这个词,既表明了一种偷窥的行为,也流露出一种羞涩和含蓄。这里的“垂杨”是指柳树下垂挂的叶帘,它不仅为诗人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的小窗口,也营造出一份静谧与隐秘。
最后,“飞起娇红一点愁”则将注意力聚焦于女子脸上的红晕。这一抹“娇红”既可以解读为情感的流露,也可能是对外界事物的一种微妙反应。它不仅点缀了整首诗的情绵意长,更增添了一份深远的意味,使得整个画面变得更加立体和生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精致的笔触,展现了一个既美好又充满情感细节的生活片段。它不仅展示了宋代词人对于生活之美的敏锐洞察,也传达了一种对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都极力珍惜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