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也是寒松色,故扫长空倒玉壶
明 · 何吾驺
天借澄秋濯画图,担泉醉月碧山隅。
若为娥素招清友,不觉冰轮映大夫。
蟾影流于萝薜碎,涛声和入广寒孤。
团团也是寒松色,故扫长空倒玉壶。
若为娥素招清友,不觉冰轮映大夫。
蟾影流于萝薜碎,涛声和入广寒孤。
团团也是寒松色,故扫长空倒玉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夜下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
首联“天借澄秋濯画图,担泉醉月碧山隅”以“天借”二字开篇,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秋色与人间的活动联系起来,仿佛天空赋予了大地一幅精美的画卷。接着,“担泉醉月”描绘了人们在月光下汲水的场景,既体现了生活的日常,又增添了诗的浪漫色彩。“碧山隅”则点明了地点,使画面更加具体生动。
颔联“若为娥素招清友,不觉冰轮映大夫”运用拟人手法,将月亮比作“冰轮”,并以“大夫”相称,既形象又富有文采。这里“清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诗人似乎在说,月亮邀请了清雅的朋友共赏这美妙的夜晚,不知不觉中,月亮的光辉映照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
颈联“蟾影流于萝薜碎,涛声和入广寒孤”进一步描绘了月夜的景象。月光洒在藤蔓上,形成斑驳的光影,与远处的海浪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幽静而又神秘的世界。这里的“广寒”指代月亮,与“蟾影”呼应,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想象空间。
尾联“团团也是寒松色,故扫长空倒玉壶”以“团团”形容月亮的圆润,与“寒松色”相对应,暗示了月光如松树般清冷而高洁。最后两句“故扫长空倒玉壶”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月光比作从天空倾倒下来的玉壶中的美酒,既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明亮与纯净,也表达了诗人对月夜美景的赞美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以及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情赞美。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是明代文人诗作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