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炉谁见亲煨熟,醉眼瞢腾岸接篱
出处:《谢翁士特惠笋》
宋 · 李处权
北客未识猫头笋,此来逢君欣得之。
出土好色已胜玉,下箸珍味端如饴。
口涎馋嚼笑早计,食指蠕动能前知。
小炉谁见亲煨熟,醉眼瞢腾岸接篱。
出土好色已胜玉,下箸珍味端如饴。
口涎馋嚼笑早计,食指蠕动能前知。
小炉谁见亲煨熟,醉眼瞢腾岸接篱。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北客:北方来的客人。猫头笋:一种地方特产或罕见的食物。
逢:遇见。
欣得之:感到非常高兴能够得到。
出土:刚刚从土里挖出。
好色:形容色泽鲜艳。
胜玉:比玉石还美。
珍味:珍贵的味道。
口涎:口水。
馋嚼:馋嘴地咀嚼。
笑早计:笑着计划。
食指蠕动:手指不自觉地动,表示期待。
小炉:小型火炉。
亲煨熟:亲自烹煮至熟。
醉眼:酒醉后的眼神。
瞢腾:模糊不清。
岸接篱:篱笆仿佛与湖边或田野相接,描绘环境。
翻译
北方来的客人还未尝过猫头笋,这次遇见你才得以品尝。新鲜出土的色泽已胜过美玉,入口的美味犹如甜蜜的糖浆。
看到就垂涎欲滴,笑谈间已计划着早点享用。
这小炉中谁曾亲自煮熟它,喝醉后眼神朦胧,只觉篱笆边的景色相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与友人相聚时,品尝到新鲜出土的猫头笋的情景。通过对猫头笋色泽、味道和食用感受的细腻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美食的享受以及与朋友共聚时的愉悦心情。
诗中“北客未识猫头笋,此来逢君欣得之”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份美食的新鲜感受和对友人的珍视。接下来的“出土好色已胜玉,下箸珍味端如饴”则是对猫头笋外观和口感的赞赏,通过将其比作高贵的玉和甜美的饼,突出了食物的品质。
“口涎馋嚼笑早计,食指蠕动能前知”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品尝前的期待与兴奋,以及在品尝过程中的愉悦感受。最后,“小炉谁见亲煨熟,醉眼瞢腾岸接篱”则是对烹饪过程和环境的细致描写,再现了诗人在美食和友情中获得的满足与快乐。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之事的捕捉,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美物的欣赏。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田园生活、饮食文化和友情往来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