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诸狎客,容易竟亡陈
出处:《全州吕农簿挽诗三首 其一》
宋末元初 · 方回
谁实柄咸淳,无君欲不臣。
举朝皆谄子,此老独全人。
去国獒频嗾,居村虎自驯。
伤心诸狎客,容易竟亡陈。
举朝皆谄子,此老独全人。
去国獒频嗾,居村虎自驯。
伤心诸狎客,容易竟亡陈。
注释
咸淳:南宋末年的一个年号。无君欲不臣:没有君主,人们就不再有臣服之心。
谄子:阿谀奉承之人。
全人:保持完整人格,不受世俗影响的人。
獒:古代的一种猛犬,比喻忠诚的人。
嗾:驱使,指挥。
驯:驯服,变得温和。
狎客:亲近而轻浮的宾客。
亡陈:覆灭,灭亡。
翻译
究竟是谁掌控着咸淳的局面,没有君主就无人愿称臣。满朝文武都是逢迎的小人,只有这老者保持着独立的人格。
离开朝廷后,他像看门犬般被频繁驱使,但在乡村生活,老虎也变得温顺。
那些常伴左右的宾客令他心痛,他们轻易地背叛,导致了最终的覆灭。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全州吕农簿挽诗三首(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的不满和无奈,以及对忠良之士难以立足的哀叹。
“谁实柄咸淳,无君欲不臣。”这两句表明在一个缺乏真正领导的环境中,诗人即使想要保持忠诚也不容易,因为没有君主的正直领导,诗人的忠心也就无处安放。
“举朝皆谄子,此老独全人。”这里诗人指出整个朝廷充斥着阿谀奉承的小人,只有诗中所说的“此老”——可能是指吕农簿挽,或者是理想中的正直之士——保持了完整的人格。
“去国獒频嗾,居村虎自驯。”这两句用比喻手法表达了政治环境的险恶。獒犬在国外频频狂吠,象征着朝廷中忠良之声被压制;而老虎居于村野却变得温顺,这暗示了本应凛冽强硬的事物或人格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只能委曲求全。
“伤心诸狎客,容易竟亡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轻易与时势妥协、甚至因此而失去自己初衷的“诸狎客”的哀伤和批评。这里的“诸狎客”可能是指那些为了保全自己而随波逐流的人,而“容易竟亡陈”则意味着这样的态度最终将导致个人的毁灭。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深刻地揭示了宋末元初时期的政治现实,以及诗人对于忠良之士难以存身的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