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是寻常,奈何春失色
出处:《雨后见酴醾》
宋 · 张埴
夜来一过雨,万红不留迹。
草木是寻常,奈何春失色。
园林肯忍耻,人眼看不得。
向来倾艳时,天女几夺织。
今朝有差事,泥土蒙文饰。
素花最后出,到骨是一白。
东官赏其韵,居然班十客。
著处合摇台,残垣不三尺。
故家美风味,可怜六月息。
相逢各默然,笑口不得擘。
造化则剧耳,风檐重嗟惜。
草木是寻常,奈何春失色。
园林肯忍耻,人眼看不得。
向来倾艳时,天女几夺织。
今朝有差事,泥土蒙文饰。
素花最后出,到骨是一白。
东官赏其韵,居然班十客。
著处合摇台,残垣不三尺。
故家美风味,可怜六月息。
相逢各默然,笑口不得擘。
造化则剧耳,风檐重嗟惜。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万红:形容各种颜色的花朵。奈何:表示无奈或遗憾。
忍耻:忍受耻辱。
天女:神话中的仙女。
差事:指公务或职责。
素花:颜色清淡的花。
班十客:比喻被选中或受到重视。
故家:旧家,指有历史或传统的家庭。
六月息:夏季的气息。
默然:沉默无声。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和变化。
风檐:屋檐下的风。
翻译
昨夜一场雨过后,万般红花踪影全无。花草树木再平常,春天却失去了原有的色彩。
园林似乎能忍受耻辱,但人们无法再欣赏。
往昔繁花盛开时,仿佛天上的仙女也想夺走这美景。
今日我有公务在身,只能让泥土掩盖了美丽的装饰。
素雅的花朵最后开放,洁白直到花蕊。
东宫之人赞赏它的韵致,它竟被列为十位宾客之一。
无论何处,都应引起人们的赞叹,即使是残破的墙垣也不足三尺。
旧家的风情韵味犹存,可惜已是六月,生机不再。
相遇时彼此沉默,笑容无法绽放。
大自然的变幻无常,屋檐下的人又怎能不感叹惋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夜细雨过后的情景,万物新鲜而又不留痕迹。诗人感慨于草木寻常,而春色却因此失去光彩。园林虽忍受了春色的消逝,但人们的目光却难以承受这样的变化。天女织云之美,今朝却被泥土所掩盖。
最后绽放的是素花,其纯白如骨。东方官府赏识这诗的韵味,将其列为十位客人中的居然班。诗中提及的台合摇处,残留的垣不高,只有一尺多高。故乡的风情美好,但六月已是季节末尾,令人感慨。
相遇之人各自沉默,无言以对,笑容亦难以展露。这场春雨仿佛造物主的手笔,既有生长又带走了繁华,让人重嗟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