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不惜为华屋,碧玉何妨自小家
出处:《黎有道拥丽人入幕筑别院居之戏赠》
明 · 李云龙
铃阁西偏绣柱斜,药炉诗卷伴琵琶。
黄金不惜为华屋,碧玉何妨自小家。
本是鸳鸯池上鸟,岂同桃李路傍花。
不须戎服排门去,窥户人今隔绛纱。
黄金不惜为华屋,碧玉何妨自小家。
本是鸳鸯池上鸟,岂同桃李路傍花。
不须戎服排门去,窥户人今隔绛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黎有道拥美人入幕府,为其建造别院居住的场景进行戏谑式的赠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幽默感。
首句“铃阁西偏绣柱斜”,以“铃阁”和“绣柱”的细节描绘出别院的精致与雅致,暗示了主人的品味与地位。接着,“药炉诗卷伴琵琶”一句,将日常生活的场景与艺术氛围融合,药炉象征着健康与养生,诗卷则代表了高雅的文化追求,琵琶则是传统音乐的代表,三者并置,营造出一种既实用又充满艺术气息的生活环境。
“黄金不惜为华屋,碧玉何妨自小家”两句,通过对比黄金与碧玉的价值与来源,表达了对奢华与简朴生活方式的不同态度。黄金打造的华屋象征着富贵与权力,而碧玉虽出自贫寒之家,却因其珍贵而同样值得珍视。这里暗含了对物质与精神价值的思考,以及对不同生活选择的理解与尊重。
“本是鸳鸯池上鸟,岂同桃李路傍花”将人物比作鸳鸯与桃李,鸳鸯象征着伴侣间的和谐与忠诚,而桃李则代表了路边常见的花卉,暗示了主人公与他人的不同身份与命运。这一对比强调了主人公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与众不同的价值观念。
最后,“不须戎服排门去,窥户人今隔绛纱”两句,以一种轻松诙谐的方式,表达了对主人公生活方式的赞赏。这里“戎服排门”可能暗指传统社会中的权力与威严,而“窥户人今隔绛纱”则暗示了主人公在享受私密与宁静的同时,也保持着与外界的微妙联系,体现了其既独立又不失社交的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黎有道所创造的别院生活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