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曾听无生说,应怜独未还全文

曾听无生说,应怜独未还

出处:《寄青城山颢禅师
唐 · 崔涂
怀师不可攀,师往杳冥间。
林下谁闻法,尘中只见山。
终年人不到,尽日鸟空还。
曾听无生说,应怜独未还

拼音版原文

怀huáishīpānshīwǎngyǎomíngjiān
línxiàshuíwénchénzhōngzhījiànshān

zhōngniánréndàojìnniǎokōnghái
céngtīngshēngshuōyìngliánwèihái

注释

怀师:怀念的老师。
不可攀:无法接近。
杳冥间:幽深的地方。
林下:树林深处。
闻法:听见佛法。
尘中:世俗之中。
终年:整年。
人不到:没有人来访。
鸟空还:鸟儿空自飞回。
无生说:无生之说。
应怜:想必怜悯。
独未还:我们未能追随。

翻译

怀念恩师却无法接近,他已远去在幽深之处。
树林深处无人能听见佛法,眼前只有连绵的山峦。
整年都没有人来访,只看见鸟儿空自飞回。
曾听说无生之说,想必他应怜悯我们未能追随。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涂所作,名为《寄青城山颢禅师》。诗中表达了对一位已去世的师父或高僧的怀念之情,通过自然景象描绘出一种超脱尘俗、遥不可及的意境。

“怀师不可攀,师往杳冥间。”开篇即强调了对师父的深切怀念,但这种怀念是无从触及的,因为师父已经远去,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而又渺茫的地方。

“林下谁闻法,尘中只见山。”诗人在林下寻找师父的教诲,却发现自己只是一个人在尘世间,只能看到眼前的山峰,这里“法”指的是禅学中的修行方法和悟道之法,“山”则是自然界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在精神上与师父隔绝的感受。

“终年人不到,尽日鸟空还。”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孤寂的情景,全年无人到访,只有鸟儿归巢,空洞的声音让人更加感到孤独和悲凉。

“曾听无生说,应怜独未还。”最后两句提到了诗人曾经听过的一位名为“无生”的禅师的教诲,表达了对这位尚未回归的师父的关切和同情。这里的“无生”可能是指一种修行境界,即达到了一种超脱生死、不再轮回的状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禅学意象,表达了对已逝高僧的深切怀念与精神上的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