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锄海上鲸鲵迹,顿肃庭中雁鹜行
出处:《赠萧守 其二》
宋 · 吴芾
天界仁贤镇一方,坐令歉岁作丰穰。
尽锄海上鲸鲵迹,顿肃庭中雁鹜行。
万室共知歌邵杜,千年重喜见龚黄。
修龄已逐阴功长,不待邦人献寿觞。
尽锄海上鲸鲵迹,顿肃庭中雁鹜行。
万室共知歌邵杜,千年重喜见龚黄。
修龄已逐阴功长,不待邦人献寿觞。
注释
仁贤:指有仁德和贤能的人。歉岁:指收成不好的年份。
鲸鲵:比喻凶恶的人或势力。
雁鹜行:比喻秩序井然,如雁群有序。
邵杜: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有智慧的贤臣,如邵雍、杜甫。
龚黄:龚遂、黄霸,古代以清廉著称的地方官。
阴功:暗中做的善事,指功德。
寿觞:祝寿的酒杯。
翻译
天界的仁德贤者守护一方,使得歉收之年变为丰收。彻底铲除海上的凶残势力,立刻使庭院中的鸟类行走有序。
万户人家共同歌颂邵杜的智慧,千年重逢欣喜如龚黄的清廉。
长寿已随着善行的增长而延长,无需等待百姓献上祝寿的酒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地方官员的仁德与功绩,开篇即以"天界仁贤镇一方"表达其德行如同天命所托,能令百姓安居乐业。接着"坐令歉岁作丰穰"则是说他坐在职位上,便使得年岁丰收,农业生产兴旺。这两句强调了官员的德政与民众的福祉息息相关。
"尽锄海上鲸鲵迹"和"顿肃庭中雁鹜行"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地表现出官员治理下的环境变化,鲸鲵是古代传说中的大鱼,象征着水患或动乱,而雁鹜则是吉祥的鸟类。这里说明在他的管理之下,国家从混乱走向了安宁。
"万室共知歌邵杜,千年重喜见龚黄"这两句表明官员的美德和功绩不仅被当代人所称颂,而且能够传承千年,与历史上著名的贤臣相提并论,如邵雍、杜甫等。
最后,"修龄已逐阴功长,不待邦人献寿觞"则表达了官员德行日积月累,已经不需要等到他人来祝贺他的寿辰,他的功绩本身就是最好的庆祝。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高度赞扬了萧守的德才与政绩,是一篇颇具盛唐气派的赠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