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中兴此一时,虞亡不腊尔何知
出处:《次韵程伯禹用时字韵见寄二首 其二》
宋 · 叶梦得
汉道中兴此一时,虞亡不腊尔何知。
地中鸣角无多怪,堂上论兵固有奇。
梦栎那求梁栋远,抢榆正羡羽翰卑。
淮阳汲直犹高卧,愿看箫韶集凤仪。
地中鸣角无多怪,堂上论兵固有奇。
梦栎那求梁栋远,抢榆正羡羽翰卑。
淮阳汲直犹高卧,愿看箫韶集凤仪。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梦得所作的《次韵程伯禹用时字韵见寄二首(其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历史兴衰、个人际遇以及理想追求的深刻思考。
首联“汉道中兴此一时,虞亡不腊尔何知”以汉朝的中兴与虞朝的灭亡对比,暗示历史的更迭与世事的无常。其中“虞亡不腊”借用典故,暗指虞朝的灭亡如同未过腊月便已消逝,强调时间的短暂与历史的无情。
颔联“地中鸣角无多怪,堂上论兵固有奇”通过“地中鸣角”与“堂上论兵”的对比,一方面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不可预测性,另一方面也展现了智谋与策略在和平时期的价值。这里“无多怪”与“固有奇”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两种状态的不同看法。
颈联“梦栎那求梁栋远,抢榆正羡羽翰卑”运用了“梦栎”与“抢榆”的典故,前者比喻理想远大却难以实现,后者则表达对现实处境的无奈与羡慕。通过“梁栋”与“羽翰”的高低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抱负与现实局限之间的矛盾感受。
尾联“淮阳汲直犹高卧,愿看箫韶集凤仪”引用了淮阴侯韩信的故事,表达了对像韩信这样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的人物的同情与敬仰。同时,“愿看箫韶集凤仪”寄托了诗人对于和谐盛世、人才济济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个人命运以及理想追求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情感和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