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泛绿水,去摘浦中莲
出处:《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 其三》
唐 · 储光羲
野老本贫贱,冒暑锄瓜田。
一畦未及终,树下高枕眠。
荷蓧者谁子,皤皤来息肩。
不复问乡墟,相见但依然。
腹中无一物,高话羲皇年。
落日临层隅,逍遥望晴川。
使妇提蚕筐,呼儿榜渔船。
悠悠泛绿水,去摘浦中莲。
莲花艳且美,使我不能还。
一畦未及终,树下高枕眠。
荷蓧者谁子,皤皤来息肩。
不复问乡墟,相见但依然。
腹中无一物,高话羲皇年。
落日临层隅,逍遥望晴川。
使妇提蚕筐,呼儿榜渔船。
悠悠泛绿水,去摘浦中莲。
莲花艳且美,使我不能还。
注释
野老:乡村老人。冒暑:顶着炎热。
荷蓧:手持草编的背篓。
皤皤:形容老人白发苍苍。
乡墟:乡村。
羲皇年:远古时代伏羲氏的传说。
层隅:屋檐。
榜渔船:划船捕鱼。
浦中莲:河湾里的莲花。
翻译
一个贫穷的老农,顶着酷暑在瓜田劳作。还没锄完一整块地,就在树荫下安心躺下休息。
拿着草编的背篓的是谁?一位白发苍苍的人来歇息肩膀。
不再询问村庄的事,见到彼此依旧如旧。
他肚子里空空如也,却谈论着远古时代伏羲氏的岁月。
夕阳映照在层层屋檐,他悠闲地望着晴朗的河川。
吩咐妻子提着养蚕的竹筐,呼唤儿子划船捕鱼。
船儿悠悠在碧绿的水面漂荡,去采摘河湾里的莲花。
莲花鲜艳美丽,让我流连忘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农在夏日劳作的情景。开篇“野老本贫贱,冒暑锄瓜田”两句直接抒发了主人公的身份和艰苦的生活状态,他是一个生活在乡野、境遇贫寒且社会地位低下的老人,不畏炎热之苦,正在田间辛勤劳作。紧接着“一畦未及终,树下高枕眠”则展示了他工作时的疲惫和简单的休息方式——在树下找个高处枕着石头小憩。
诗人随后引入一个陌生的荷蓧者,他可能是一个过路人或是另一个农夫。他们之间似乎没有多余的话语,只是在树下相互依靠,寻求片刻的休息。这里透露出一种乡村生活中的简单和平静。
“腹中无一物,高话羲皇年”则转换了诗人的情绪,他虽然肚子里空空如也,但仍旧能高声谈论古代圣明君主的事迹,这不仅展现了他对历史的追溯,更反映出他在精神层面上的满足和超脱。
接下来的“落日临层隅,逍遥望晴川”描绘了诗人在黄昏时分,站在高处眺望远方河流的情景,这里既有时间的流转,也有空间的开阔。这种放眼四野、心旷神怡的状态,是对前文劳作生活的一种精神补偿。
最后两句“使妇提蚕筐,呼儿榜渔船”则是诗人观察到的周围景象,他看到妇女们提着蠶籠,而孩子们在河边玩耍,这些平实的乡村生活片段构成了诗歌最后的画面。
整首诗通过对农夫日常劳作和休息情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简朴而宁静的乡村世界。同时,诗人也在这平凡之中寻找到了精神上的寄托和慰藉。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状态的一种书写,也是对整个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一种深刻描绘。